冯志孝 (1938—)老生演员。北京人。祖父冯惠林和姑父姜妙香均为京剧演员。1951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雷喜福、贯大元等,习老生。1959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在新编古装故事剧《杨门女将》中演寇准,受到赞赏。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后调至中国京剧院一团。专攻马派戏。70年代曾在现代京剧《...[详细]
傅雪漪(1922- )原名傅鼎梅、雪簃,北京市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国画组。1939年从艺,师承高步云、侯瑞春,工昆曲小生。历任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戏曲组成员,中央戏剧学院舞研组歌剧系成员,中国戏曲研究院艺术处成员,中国京剧院艺术室音乐组成员,北方昆曲剧院演员、艺委会...[详细]
符珍(?一1909),瓜尔佳氏,初名瑞煜,为清太宗时额驸辉塞之后。袭封一等雄勇公,指配后改名符珍。授散秩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擢汉军副都统。光绪六年(1880)九月署护军统领。光绪十年(1884)十月累迁御前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授都统。光绪十八年(1892)闰六月授内大臣。...[详细]
高琛,国家一级演员、工武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先后受其父高牧坤、尚长春、米福生等京剧名家指导。 曾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大闹天宫》副导演奖;2011年在新编历史剧《慈禧与德龄》《汉苏武》中担任副导演,两部作品分别荣获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荣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一等奖。 擅演剧目...[详细]
高伯师(1904~1991),原名高维恒,河北顺义县人,医专文化,终生从事医务工作,为本县一代名医。 高伯师生于清贫之家,祖父和父亲以教私塾为业。伯师幼时学习刻苦,发愤图强。l7岁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谋生计,经人介绍到京畿国民革命陆军第一师军医院充任司书,两月后转入该师卫生人员训练班...[详细]
高东丽,1954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丰台区一个革命军人家庭。高东丽从小就喜欢听叔叔、阿姨们讲打仗的故事。上学后,她买了一本《英雄谱》,上面汇集有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几十位英雄事迹。那些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她那幼小的心灵里。 1970年,高东丽初中毕业了,多数同学分配到工厂...[详细]
高牧坤,男,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攻武生行当)。中国京剧院演员、导演,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国家一级演员、导演。被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专攻京剧表演艺术,从事京剧武生行当。经过九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于196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京剧...[详细]
高玉倩(1927—)旦角演员。女。原名高晨,学名高永菁。北京人。8岁入山东省戏剧院学戏,后转入北平国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永字班学员。先后从师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欧阳予倩、雪艳琴等,工青衣、花旦。1941年起搭班演戏,曾在周信芳、李少春等剧团任演员,演出于京、津、沪等地。1947年在上海拜梅...[详细]
耿巧云,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现为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 197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曾先后受教于张正芳、陈国为、张逸娟、李金鸿、秦雪玲等老师。 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她扮相俊美俏丽,嗓音甜美清脆。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详细]
耿其昌 (1947— )文武老生演员。1958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学文武老生,开蒙老师为陈斌雨。并得雷喜福、贯大元、王连平、茹富兰等传授。1966年毕业后入中国京剧院,又就学于王瑞芝,钻研余派,还向李和曾、王金璐、于世文等学戏。他曾演出《击鼓骂曹》、《定军山》、《逍遥津》、《浔阳楼》等老生戏,还演...[详细]
管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一团当家荀派花旦,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从师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她嗓音甜润、扮相俊美,在唱工方面,她保持了荀派那缠绵委婉的优美旋律和深情而又浓郁的荀派风格。她的做工活泼、洒脱,她特别擅于刻画人物。在“演戏演人物”,“唱戏唱心声”的探索中不断进步,...[详细]
谷春章 (1932—)丑角演员。北京人。6岁起在荣春社学艺,一年后转入鸣春社。出科后,曾在天津、东北等地搭班演出,先后与谭富英、杨盛春、许瀚英、姜铁麟等同台演出。1949年后,加入中国京剧院,曾为梅兰芳配戏。长期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等同台。后又师从叶盛章习武丑,继叶之后与李少春合演《...[详细]
谷福海 (1952~) 北京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历任中国文联团委书记、机关党委副书记,现任全国书画院协会秘书长、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的相思树》、《旅...[详细]
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第十女,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去世...[详细]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依照年龄排行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班第卒后,居京师(...[详细]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其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岁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亦称作:色布腾巴尔珠尔),这个额驸色布腾...[详细]
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嫁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20岁。额驸拉旺多尔济(?一1816),博尔济吉特氏,额驸超勇亲-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详细]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三日生,母为惇妃汪氏。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因此在和孝公主13岁时,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主,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因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主",品级与亲王相...[详细]
固伦恪靖公主(1675-1735),康熙帝第六女,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