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详细]
张志公 著名语言学家。 1918 年生,大安村人。 1945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外文系。现任民进中央常委、招待局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外语学院教员。历任海南大学副教授、香港华侨大学教授。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语言学习》杂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详细]
张志国,汉族,1954年6月生,平泉镇人。1972年毕业于平泉一中,同年12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军机关协理员,直工处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首批驻港部队副政委,少将军衔。2005年为家乡引资重建南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发展家乡教育做出了贡献...[详细]
张之翰 元代词人。字周卿,晚年号西岩老人。邯郸(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御史台掾与王博文等为同僚。年事可能与胡紫山相近。他的诗词中有与赵孟□、卢挚等人的唱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据《松江府志》说他在至元末年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当时灾荒严重,而租赋很重,以十万计,张之翰力除...[详细]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详细]
张之万(1811-1896)字子青,南皮南街人。四岁开始读书,十八岁进学。道光十九年(1837)丁西科拨贡。十九年(1839)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学习行走。二十年(1840)中庚子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以一甲一名状元第,授翰林院修撰。 二十九年(1849)充任湖北省副才官。咸丰元...[详细]
张志毅 翻开20世纪上半叶的台安历史,就会发现不少有志青年是经过张学良将军的栽培开始戎马生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杰出军事指挥员、少将张志毅便是其中的一位。 张志毅,1912年7月出生于今台安县达牛镇赵荒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27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详细]
张志远(1907-1943年)定县大五耨村人。农民出身,民国21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定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独立营长、手枪队长和藁无县大队长。家贫,父早亡,母多病,兄弟3人以当雇工为生。入党后,阶级觉悟提高。在白色恐怖下,举办平民学校,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运动。虽屡受挫折,仍矢...[详细]
张治中 1945年,张治中在重庆机场送别毛泽东一行 (1890-1969) 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 。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详细]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利、不精究医药方...[详细]
张仲素(约769~819) 唐代诗人。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详细]
张筑岩(1837—1916)名彬,号今雨。夏津镇张枣林庄人。少时天赋颖异,学业屡冠邑庠,尤以书法、绘画见长。人们对其非常景慕,称之为“玉堂中人”。然而筑岩性格超越,视功名如草芥,终不为世俗所动,独以笔墨丹青为己任,潜心研习书画艺术。筑岩最喜游历,闻有山水美景,必前往观览,一生曾六上黄山,十登泰岱...[详细]
张子谦(1899-1991),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幼时私塾老师正是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受其熏陶及努力,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张子谦二十三岁离乡到天津谋生,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庆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详细]
张子清(1902-1930),名涛,别号寿山。桃江县板溪乡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1912年张考入长沙陆军芝芳小学,1920年任岳阳镇守使公署上尉副官。1922年参加平江兵变,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游击队,进行反军阀的斗争。1924年,张奔走于长沙、武汉、上海之间,与郭亮等中国早期革命活动家结...[详细]
张子玉(1899—1928年),又名连科,出生于紫金县苏区炮子村雇农家庭。1923年1月,他逃荒到了海丰县城,通过同乡介绍,接触了彭湃,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参加了海丰县农会组织。后受彭湃派遣,回乡发展农会。他秘密串联了钟乐善、黄培先等20多人,于1月中旬成立了紫金县第一个农会——炮子乡农会...[详细]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后投笔从戎。1917年9月入冯玉祥将军部下,因学习刻苦,英勇善战,深受冯玉祥将军的赏识,由士兵逐级擢升为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察哈尔省省主席、北平市长、天津市长。“七七”...[详细]
张宗苍:(1686——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默存,吴县藏书乡人。师承清代娄东画派传人黄鼎。擅长山水画,作品一洗甜熟柔媚之习,苍劲秀雅、韵味隽永,“神气颇觉葱蔚可观”。乾隆十六年(l751年),乾隆帝南巡,张宗苍献其画册《吴中十六景》,深得乾隆帝欣赏。后入画院供奉。因画技出众,屡蒙赏赐,乾隆为...[详细]
张宗禹(?~?),生卒年月不详,小名辉,混号“小闫王”,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涡阳雉河集北张-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