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苞 (1922~1962),东莞石龙人,民兵战斗英雄。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武工队长、副营长、侦察股长,是闻名东江的“双枪将”。1945年2月,在东江下游只身跳入激流,游上敌船,击毙少将以下日军8人,获东江纵队司令部通令嘉奖。1946年6月,随部队北...[详细]
张 报,男,壮族,原名莫国史,原籍广西扶绥县新宁镇城厢南街人, 1903年11月5日生。中国著名翻译家、0中央编译局原专家、广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野草诗社社长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1924年先后入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国立师范大学学习。1926年秋赴美国留学,1928年加入美国0。曾任美共中央...[详细]
张北华(1911~1975)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郑路镇营子村人。1930年在省立青州师范读书时参加中国0, 建国前历任共青团济南市委-、0山东省委秘书长、0山东省委临时-、徐州市市长、市委-,建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会主席,0甘肃省委常委、省监委-等。曾在延安参加中央党校的整风,1...[详细]
张宾(?—322年),字孟孙,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 张宾的父亲张瑶,曾任中山太守。张宾自幼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晋书·张宾载记》)。常对其兄弟说:“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晋书·张宾载记》)。后为中丘王帐下都督,不...[详细]
张炳恒(1925--1980)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王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 1951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第二营机炮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二天,他为了压制敌坦克对前沿阵地的威胁,用自己肩膀代替炮架,施行近距离射击,连续击毁敌坦克3辆,有力地配合步兵打退了敌人的...[详细]
张才千(1910- ) 湖北麻城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在鄂豫皖红四军教导团当班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0。此后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0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1933年春任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营长。7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副...[详细]
张苍(前253—前152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战国秦汉时期科学家、儒学者、阴阳家。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北平文侯。 张苍年轻时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授左传,后仕秦为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后因直言惹恼秦二世,避祸逃归故乡阳武。不久,刘邦的军队经过...[详细]
张丑[明](一五七七至一0 三)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今名。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善鉴藏,知书、画,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二六)著清河书画舫成书。又有真迹日录。卒年六十七。《清画拾遗》作《清河书画舫》十二卷张丑在他所著的《清河书画舫》中,对“鉴定之学”作了较为深入的叙述:“鉴赏二意,...[详细]
据张氏家谱记载,居住济阳东关的张葆醇系明代永乐年间枣强大移民以来张门第十一世祖,清朝顺治年间曾任东光县县令。据传,张葆醇与济阳的朝廷命官吏部尚书艾元徵是儿女亲家,即艾尚书之女嫁与了张县令之次子张恪,此人后迁居高楼村。 张葆醇任东光县令时,有一年济阳城北一带遭遇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灾区百姓为...[详细]
张大标(1864-1938) 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光绪十九年(1893)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辛亥革命后,回乡务农,曾组织乡民剿匪,对维护地方秩序颇有建树。大标虽属武人,但知文,且爱名人字画,生前曾藏有沈石田...[详细]
张大烈 又名张澄江。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29年留法深造。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艺术。1931年,张大烈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启迪下,关心祖国的命运。何香凝回国前,亲绘梅花、猛虎各1幅相赠。1936年10月张大烈学成,携妻子司爱伦(波兰...[详细]
张大千(1899~1983),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四川省內江县人,出生于1899年5月10日,卒于1984年。 他的家世很大,是內江的望族。父亲名怀忠,号悲生,为人个性豪爽,讲究美食。原籍广东番禺,先世于前清康熙年間迁...[详细]
张大素,(约公元六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魏州繁水(南乐县旧址古称)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高宗乾封末年前后在世。龙朔中,(公元六六二年左右)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卒于怀州长史。大素著有后魏书一百卷,隋书三十卷,及文集十五卷,《旧唐志》作十卷,此从《新唐志》并传于世;...[详细]
张大宗(1872-1925) 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光绪十九年(1893)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翌年春,北京殿试,大宗被“钦定一甲第二名”榜眼...[详细]
张乐山,字蕴柏,张程九的二儿子。清末由警界至军界,1911年进巡防营,民国元年任二十七师的营长,1914年在讲武堂毕业,1918年任团长,1922年代理二师一旅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他窃得三个月军饷,十几车银元,其兄张敬山用这笔钱买下大批土地和市房,他家成为台安县头号大地主。张乐山后来任镇...[详细]
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今济阳镇张稷若村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辞海》、《辞源》及《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均有简介条目。 张尔岐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门之学。晚年精研“三礼“(《仪礼》、《周礼》、《礼记》),造诣尤深。《仪...[详细]
张发(1906—1969年),又名国廉,紫金县古竹新围村人,出生于雇农家庭。1926年参加古竹农协,任常务委员。1939年4月,加入中国0。7月在古竹开设“联发”木匠店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站,进行党的秘密活动。1945年春,党组织派张发任香港湾仔“华建合作社”主任,筹集资金,支援革命。194...[详细]
张发奎(1896—1980) 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2年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讨袁之役和驱逐踞粤旧桂系之战。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北伐期间,任警卫团营长,随往桂林和韶关警卫。孙中山联络滇桂军入粤讨伐陈炯明时,与邓演达一道起兵响应。之后在李济深部任团长、旅长,参加第...[详细]
张飞(?~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县桃庄(今涿州市忠义店)人。早年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发兵取荆州,刘备败走夏口,至当阳长坂坡,曹兵把刘备等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