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岘 [清][公元1819年-1896年]

  • 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晚号藐翁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官常州、松江知府。杨岘曾师从浙江长兴书法家臧寿恭(1788-1846)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咸同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作为...[详细]

杨讷 [元]

  • 杨讷 元末明初杂剧作家。原名暹,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斋。先世为蒙古族人,从其姐夫姓,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记他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永乐初,与汤舜民一起受到明成祖朱棣的宠遇。家居钱塘(今杭州),逝于金陵(今南京)。杨讷作杂剧18种,今存《刘行首》、《西游记》2种。《西游记》共计5本...[详细]

杨梓 [元][?-1327年]

  • 杨梓(?~1327) 元代戏曲作家。海盐澉浦(今渐江海盐)人。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元兵征爪哇,杨梓任招谕宣慰司官,随大臣伊克穆苏率500余人,船10艘,先往招谕。以功封安抚总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死后赠两浙都转运盐使、上轻车都尉,追封弘农郡侯,谥康惠。杨梓熟谙音律,与当时著名散...[详细]

杨安仁 [明]

  • 杨安仁,商水县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官至湖广左参政...[详细]

杨宝森 [公元1909年-1958年,后四大须生]

  • 杨宝森(1909年~1958年)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派(余叔岩创)。后带艺搭班入...[详细]

杨炳余

  • 戎马一生不懈追求记杨炳余少将 杨炳余,1929年生于宁河县潘庄镇。历任师长、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副军职)等职。1988年授少将衔。 回首戎马一生,杨老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以抒豪迈之情。 忆峥嵘 ...[详细]

杨敞 [汉][?-前74年]

  • 杨敞(?-前74年9月20日),西汉丞相。汉昭帝时曾任丞相,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杨敞之妻为司马迁的女儿。 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详细]

杨潮观 [清][公元1710年-1788年]

  • 潮观(1710-1788年),字宏度,号笠湖。无锡人。清臣、戏剧家。乾隆元年(1736年)中举,入实录馆供职。后历任山西文水县、河南固始县、杞县、林县知县,江苏邳州、四川邛州、泸州知州等16处地方官。初到文水县时适逢编审户籍,他严加稽核,改善赋役,使上千名鳏寡孤残免除赋役之苦。在固始县任上,他办...[详细]

杨朝枢 [清]

  • 杨朝枢 (生卒年不详),字松涛。清代归善县平海(今惠东平海镇)人。授生徒百余人,乡中生员全出其门。虽不甚富裕,却乐善好施。乾隆年间平海三次灾荒,他尽力赈济。凡修建桥路、学宫、考棚等,倾家出力。著有《诒香集》,与其子举人观奇、其孙举人炳奎合著《三世合稿》。乾隆《归善县志》收有其《过唐子西故居》诗:...[详细]

杨道圆 [元]

  • 杨道圆,女,生于元代,邵阳人(今邵阳市城区)。为城内紫极宫(今狮子街)道士。曾三谒太和山,潜心修行,夜中拜北极星于北辰观,数十年如一日。杨精于医术,知府有子,两手拳合,久治不愈,杨以果赐食,两拳立刻松开。杨治百病多有奇效。杨又精于诗画,颇负才名。一日,自绘遗像,留诗于紫极宫,安然而逝。诗多禅意,...[详细]

杨殿珣 [公元1910年-1997年,著名目录学专家,著名金石专家]

  • 杨殿珣(1910年—1997年),无党派,河北无极县林中村人。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深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著名图书版本学专家、著名目录学专家、著名金石专家。 杨殿珣,1910年3月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农民家庭。1917年入村塾小学,因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秀,家里又送他到三十里以外的县城读小学。1...[详细]

杨侗 [隋][?-619年,隋朝皇帝]

  • 杨侗(604年-619年),别名杨仁谨,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死后,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皇泰二年(619年),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将他幽禁在含凉殿。公元619年,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毒杀杨侗,不能应时绝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详细]

杨福清 [公元1939年-1996年]

  • 杨福清,1939年出生,法库县秀水河子镇义合屯村人。1956年,杨福清中学毕业后便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农村工作,曾任生产队会计、大队民兵连长。1959年12月加入中国0。1964年初,被选拔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任材料员。1965年7月,被录用为秀水河子公社干部。 1966年5...[详细]

杨镐 [明][?-1629年,明末将领]

  • 杨镐(?—1629),明末将领,字京甫,号风筠,商丘(今河南商丘谷熟镇)人。万历进士。 人物生平 累有功勋 杨镐在万历八年(1580年)考中进士。先后当过南昌、蠡县知县,然后进入朝中当御史,因事调为大理评事。后来又升为山东参议,负责防守辽海道。他曾经和大帅董一元一道在雪夜中翻越墨山去...[详细]

隋炀帝杨广 [隋][公元569年-618年,隋朝皇帝]

  •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 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详细]

杨果 [宋][公元1195年-1269年]

  • 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哀宗朝进士。历任县令,以清廉幹练著称。入元后,官至参知政事,出为怀孟路总管。著有《西庵集》。散曲现存不多。风格偏于典雅。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诗歌创作由词向曲过渡的痕迹。[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详细]

杨国忠 [唐][?-756年,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唐朝宰相]

  • 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与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终使杨氏灭门。 杨国忠,本名钊,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年)六月。 杨钊从小...[详细]

杨洪 [明][公元1381年-1451年]

  • 杨洪(1381——1451),明朝中期将领。 在河北省赤城县城东南七公里的寨顶山下,青乐岗畔,有一座肃穆庄严的古墓。坐北面南,形制极好——滚滚沽水南绕墓地而蜿蜒东去;厚厚土原北依高山而沐日南来。开阔的神道两旁散落遗存着诸多石像生和石牌楼、望柱,历经五百余年的风雨剥蚀,虽斑驳陆离,但仍然气势...[详细]

杨桓 [元]

  •  元代人。字武子。生于金天兴二年(1233)。少有大志,由诸生补济州教授,后召为太史院校书郎。奉皇帝命令撰写《仪表铭历日序》,文词典雅,赐金,辞不受,升任秘书监丞。至元三十一年(1294)拜监察御史。成宗即位,杨桓上奏章陈述时务大计二十一条,受到皇帝采纳,擢任秘书少监。参加《大元一统志》的篡修,...[详细]

杨焕之 [清][公元1850年-1932年]

  •  杨焕之(1850—1932),四川射洪金山乡人,后迁居于官升乡塔子沟。以教书为业,兴绪帝二十三年(1879)任《潼川府志》射洪采访,光绪帝二十六年(1882)列岁贡。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西逃,杨愤然感慨:“秀才当以天下为己任。”遂于次年春束装奔赴西安,欲“觅路请缨”,求伸报国之志。抵秦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