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南北朝时期西梁王朝的第一任创业皇帝。字叔达,小字练儿。汉相国萧何的25世孙,寄籍于南兰陵(今江苏省常熟市)中都里,生于秣陵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同夏里三桥宅。父萧顺之,字文纬,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追随萧道成南征北战,协助创建帝业有功,深得萧道成器重。封为临湘县...[详细]
萧邺,字启之,梁武帝萧衍之弟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后。唐宣宗、唐懿宗时期大臣,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是一位为官多年却政绩平平的唐代宰相。 萧邺是唐朝丞相。进士出身,后累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衡州刺史。唐宣宗大中年间,萧邺被召回朝,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唐...[详细]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的文章、书法、绘画称为三绝,其绘画对隋唐影响很大,代表作《职贡图》表现了外国使臣的形象,生动地...[详细]
萧义,字子常,又名常哥, 1039年出生,辽朝天祚帝时期北府宰相。萧义是辽太祖时首任宰相萧敌鲁的后人,和萧干同属一支。其曾祖父萧恭,在辽圣宗时,被丞相韩德让举荐为林牙,后升至夷离毕、平章事等官职。父亲萧宗石,中年而死,死后赠中书令。萧义魁武寡言,道宗时任扈从巡狩,皇帝外出时负责警卫,年三十余始为...[详细]
萧殷(1915~1983年),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在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在短短几年中,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民国25年(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抗战军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详细]
萧云从:(公元1596年—公元1673年),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石人、梦履、梅主人、钟山老人,明末清初画家。安徽人。他擅长画山水,笔意清疏韵秀,饶有逸致。他的个性耿直,不愿为元朝人作画,后来被迫在太白楼作《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名山壁画4堵,从此绝笔。他还精于画人物...[详细]
萧照:(活动於1130~1160),泽(今山西阳城)人。生平际遇特殊,颇富传奇色彩。据《续画史会要》载靖康(1126)中流入太行山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画笔而已。照因雅闻唐名,即随其南渡,唐则尽以所能授之。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等,风格酷似李唐,几於乱真,...[详细]
萧贞堂,民国27年(1938)生,新邵人。大专文化,1956年入伍,1958年入党,1964年参加全军军事比武,获坦克驾驶和教练员标兵称号。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先后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1972—1974年,出任马里共和国坦克专家,受到好评。1975年任广州军区司令部装甲兵作训处副...[详细]
肖忠贞,字伯享,沿市乡(今袁公渡)汲水街肖家台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7年1月22日)生,世代务农。3岁前后,父母相继病故。9岁时祖父谢世,舅父李抟九抚育成人。 忠贞天资聪颖,好学上进,曾先后就读于石门县立小学、中学,学业成绩优异。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是“五四...[详细]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是皇太极的妃子,与姑姑哲哲皇后、姐姐海兰珠同侍一夫。顺治皇帝登基后尊为圣母皇太后,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康熙继位后则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1688年,孝庄皇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详细]
487年--537年,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 齐高帝萧道成孙。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迁吴兴太守。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做物。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谥曰“骄”。 撰有《后汉书》、《晋史草》、...[详细]
萧子云(487-549)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景齐,南兰陵人。为萧嶷第九子。萧子云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书》,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后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晋安王府文学、司徒、主簿和吏部长史兼侍中等职。他还善于草隶书法,善效钟元常(钟繇)、王逸少(王羲之)之...[详细]
肖祖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稀有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 1911年,肖祖炽出生于石门县白云桥乡北峪湾村一个农家。6岁启蒙于石门三高小。1921年随父肖九成到长沙求学于明德中学。1936年在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到芷江师范执教。19...[详细]
夏代帝王,名启。姒姓,禹之子。传说禹在世时选定益为继承人。禹死后,益继位。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结果启杀了益,并确立了传子制度,故有夏启建国之说。但有些学者在计算夏朝世系时,从禹算起。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详细]
夏述唐(1888—1920),原名夏鸿逵,又名绍虞,字述唐,息县白土店乡夏寨人。述唐自幼聪慧,听邻塾儿童读书,仿诵,不遗只字,塾师奇之。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入县立小学,曾立下:“大丈夫当奔走四方,为国家服务”之志。1906年,步行至开封考入陆军小学。后以成绩最优升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详细]
夏廷宜(公元1851-1907年),字先知,绰号“混天麻仔”,乐平临港镇睦乐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世代务农,未曾读书,身材矮胖,脸有少许麻子,人称“混天麻仔”。 夏廷宜15岁时,到饶州同乐班学艺。平时刻苦练功,武艺高强,臂力过人,会使单双刀。他擅演《彦章摆渡》和《斩雄信》,为当...[详细]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详细]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愍。以才隽居首揆,天下重其书。贞珉法锦,视若拱璧。正、行亦遒美,但肥过而滞,老过而稚耳。榜署书尤可观。卒年六十七。《艺苑巵言、列卿记》 夏言,字公谨,贵溪人。父...[详细]
夏永: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擅画界画,喜绘滕王阁、岳阳楼、颇合营造规模,能迎合士夫趣味,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夏永(公元14世纪中)〔元〕字明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宫殿楼阁界画,师法王振鹏。所作《滕王阁图》《黄鹤楼图》《岳阳楼图》用细若发丝线描为之,刻画细腻,气势宏伟,把巍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