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均(1882-1961) 字翔甫,灌云县板浦人,晚清秀才。曾就读于南京优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毕业后又入北京中国大学读经济学,毕业后获会计师执业资格,曾在北京北洋政府任农工商部佥事多年。时灌云同乡在京从政的,还有江问渔、汪鉴秋两人,周乡称三老为江大先生、吴二先生(后又称为“...[详细]
吴佩之(1874~1963),名纫礼,湖滨乡六家畈人,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6岁时,经里人吴仲卿引荐,从家乡徒步奔至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攻读航海课,同时补习英语、数学,经5年学习,在毕业考试时,以各科全优,获全校第一名,深受校长萨镇冰的器重,被选在萨的部下见习海军业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详细]
吴起(约前440—前381) 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北)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 吴起为吴国王族之后,曾祖为吴王夫差,祖为太子友,友为越人攻杀。吴灭后,吴起父母逃至卫国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吴起。吴起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年轻时胸怀大志,重守诺言,办事认真。吴起休...[详细]
吴潜(1195?~1262) 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号履斋,德清新市人。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淳□十一年(1251)参知政事,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复职调集诸军击退元兵。他痛感南宋国势衰微,认为推原祸根...[详细]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吴谦(1689~1848年),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详细]
魏祥(1620—1677),江西宁都人,后改名际瑞,字善伯,号伯子,又号东房。伯子是魏禧的哥哥,“宁都三魏”中的老大。伯子小时候就会对对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文字、音律不用老师多教就能理解。伯子17岁考中秀才;20岁时,所写的诗词、散文堆起来足足有三尺厚;22岁,参加赣州、南安两...[详细]
金庸兄在《随笔》里杂谈围棋,曾提到围棋圣手吴清源的名字。吴清源十二岁即露头角,十三岁在国内无敌,十五岁至日本,二十岁创围棋新布局法。他今年(一九五六年)四十三岁,在日本的二十八年间,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一人!围棋在香港虽不流行,但对于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人物,还是值得向读者介绍的。吴...[详细]
吾丘衍(公元1272-1311年)作者衍,避孔丘讳。了子行,号贞白、竹素、布衣道土(今浙江龙游)入,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好古学,精通经史百家,工文字学,熟悉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明大德庚子(公元130...[详细]
吴融 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昭宗龙纪元年 (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朝贺时,受命于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顷刻而就,深得昭宗激赏,进户部侍郎。同年...[详细]
吴荣政 吴荣政(1915—1973,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四川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目田独立勋章。回国后,任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第50速成中学政治委员,...[详细]
吴瑞林(1915-1995 )原名吴尚德。四川省巴中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甘少年先锋营营长,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共青团团委副书记,共青团通江县委书记,少共川东北特委书记,中共大金省委组织部部...[详细]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近代文学家、教育家。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他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官直隶深州、冀州(今均属河北)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弟子甚众。二十八年,吏部尚书张百熙荐举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自...[详细]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崇祯十七年,多尔衮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又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康熙十七年(...[详细]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 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详细]
巫三祝(生卒年不详),字献一,号疑始,谥文壮,龙川县田心下塔村人。十岁能文,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及第,历官吏部观政、西蜀富顺和福建福安知县、户部山西清吏司题掌郎中事、员外郎等职。为官廉正,惜财恤民。在福安为政6年,兴利除弊,深得士民爱戴,为他立祀生祠。崇祯十四年回乡省亲,适逢清兵进逼龙川...[详细]
吴石(1894—1950年),字虞薰,福建闽县螺洲乡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吴石1912年8月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就读,两年后又被选拔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李宗仁、白崇禧、张治中同属第三期。在1916年8月的...[详细]
乌石二(?-1810年) 原名麦有金,今房参镇乌石村人,又因排行第二,故叫乌石二。清嘉庆初年(1796年),与其胞兄乌石大(有贵)及弟乌石三(芝吉)等揭竿海上,从“见义勇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走上反清的道路。他们提出“-,好汉任招;海外天子,不怕清朝”的口号,聚众数万人、大小船舶10...[详细]
吴石仙(1845-1916)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 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用西法,又擅米芾、高克恭两家墨戏。...[详细]
吴说,生卒不详。字傅朋,号练塘。人称吴紫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钱塘之紫溪,人呼吴紫溪。宋诗纪事谓为王令(逢原)之外孙。 高宗绍兴十四年除尚书郎,出知信州(今江西上饶)。擅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其榜书沉稳端润,行、草圆润流丽。 入黄庭坚之室,时作钟体,颇得高宗赏识。小楷人称宋时第一。 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