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焘(1837~1916),字午庄,别署湖山老人,清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六年(1856),徒步去江西吉安曾国荃部投军,从此以进击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累功升知府,加盐运使衔,赏“扬勇巴图鲁”名号。同治七年(1868),左宗棠督办陕甘军...[详细]
卫恒(?-291),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详细]
魏荒 ,文学翻译家,原名魏真、曾用名魏绍真,1918年8月2日生,河北省无极县柴城村人。1929—1931年在县立第一高小读书,1931年入保定培德中学读书。1938年开始从事世界语翻译文学作品,并发表散文和诗歌。1939—1941年就读遵义外专。1943年起任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助教、讲师兼图...[详细]
韦健森(? -1938)同正县克强乡新安村(今中东镇新安村)人,壮族。早年进入梧州广西军事学堂学习。毕业后从戎,从排长逐绥晋升,后任-陆军第七军一七四师一〇二六团团长。在职期间,曾在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深造。抗日战争爆发,率部随军北上。1938 年12月12日,于浙江省吴兴与日军激战两昼夜,因...[详细]
魏杰,(1796—1876),字从岩,号拙夫,祖籍福清市东瀚镇文林,出生于福州,著名诗人、书法家。鼓山喝水岩、日溪等留有多处石刻,著有《逸园诗抄》2卷。 ...[详细]
魏颗 结草衔环秦伐晋。次于辅氏。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左氏...[详细]
魏可镁(1939.8.29-2014.10.23)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生于日本人吉市,原籍福建省福清市人。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福州大学教授、原校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化肥工业氨合成催化剂、变换催化剂的研发,坚持催化剂的组成、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为我国化...[详细]
魏腊虎,1920年出生,陕西省红山人。193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4月加入工农红军,受训2个月后奔赴前线作战。由于在战斗中机智勇敢,被调入工农红军特务团从事侦察和警卫工作。1935年5月,加人中国0。 1936年至1945年,魏腊虎在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连任战士、班长等职。 194...[详细]
尉缭,大梁尉氏人,战国时政治家、军事家。生魏惠王时,魏人鬼谷子之高弟,善理阴阳,深达兵法,与弟子隐于夷山。西汉刘向称"缭为商君学"。因受惠王聘,陈兵法二十四篇。晚年入秦游说。《列国志传》载;秦王一日与李斯议事,夸韩非之才,惜其已死。李斯乃进曰:"臣举一人,姓尉名缭,大梁人也,深通兵法,其才胜韩非...[详细]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详细]
魏荔彤(1670—?) 清代医家。字庚虞,号念庭、怀舫,河北柏乡县人。早年攻儒,并颇有发展,任职至漳州知府、崇明兵备道等。中年患痿痹疾,更潜心医学,遂成饱学之士,医学上著述亦多,有《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行于世;另有《素问通解》、《灵枢经通解》,惜未见流传。 荔彤博学,嗜古,著述...[详细]
西汉初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高帝六年 (公元前201),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 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因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 。韦孟在 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县), 有诗咏其事。后逝于邹。 楚元王好《诗》,与...[详细]
韦佩珠(1910 -19 28)原名银娇,女,同正县城西街(今中东镇)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韦天培是大地主,父韦冠曾两任同正县长。1926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恬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详细]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详细]
[约公元一二四O年前后在世]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嘉熙末前后在世。富有文才,屑科第,惟种菊千丛,日与诗人逸士觞咏于其间。庆之著有诗人玉屑二十卷,《四库总目》所录多南宋人语。 ...[详细]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亦存抱柱心,洪波耐今古。莫从桥下过,恐忆少年侣。《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详细]
魏胜(1120—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人,南宋名将。 少应募为弓箭手,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31)七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300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八月初,又“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金守将高文富(多)闭...[详细]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详细]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