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 少年好学,性情“耿介不同于俗”,隐居著书,终身不仕。他对于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尚深为不满,认为社会祸乱根源在于统治者昏庸无能,把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同情、重视人民,强调“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详细]
王福庵(一八八○·七·十七·——一九六○·三·二·),原名寿祺,後更名褆,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署锄石农、微几、屈瓠、印佣、石奴、罗刹江民;性素寡言,早有持默之号,七十以後自号持默老人。所居日麋砚斋、春住楼。浙江仁和(杭州)人。父同柏,精究金石,有《石鼓文集联》、《塘栖士心》、《武林丛话》等...[详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详细]
王概:(1654 -- 1710),初名,亦名丐;字东郊,一字安节,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居南京。善画山水,师龚贤,笔法苍健。亦善人物,花鸟,所作人物,笔墨精妙。传世《芥子园画谱》,共3集,系王概兄弟3人和其他诸人编绘并加以解说的,其中山水部分为其手笔,著有《画学浅说》、《山飞泉立草堂集》传世...[详细]
王麟阁,凤县平木人,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为民解除疾病痛苦。长期行医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并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以一生心血,撰写《验方不求人》一书,自费出版,赠送亲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医学遗产。 ...[详细]
王艮(gèn)(1483~1541)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的创立者。 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先世原居苏州,后落户于泰州安丰场,以烧盐为生,始祖...[详细]
王观(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熙宁中,曾以将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黄金殿里”词一...[详细]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洪武时期GY。 生平经历 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今江苏南京)。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擢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详细]
汪桂一,曾用名张宾、张新民、张敬众,1910年出生,法库县和平乡曹四家子村人。1916年至1924年,在曹四家子村私塾读书。1924年至1926年,在法库县城内的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至1929年,在法库县平治中学读书。 1929年至1930年夏,在法库师范学涸附属小学当教员。1930...[详细]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近代学者、词人。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亦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详细]
王国兴,笔名国兴、秀石,1932年2月23日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达连屯村人。 1948年11月,王国兴参加工作。1949年春开始先后被《辽西日报》、《辽宁日报》、《大公报》、《共产学员》等十几家报刊聘为通讯员。1958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在《处女地》文学月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一封无法...[详细]
王国章,1932年3月9日出生,法库县秀水河子镇獾子洞村人。少年时代曾一度入学读书,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务农。1947年当地解放后,进入学校学习,并加入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参加对封建地主的斗争。 1948年法库解放后,王国章曾参加农业生产突击队和土地改革工作。1950年进入抚...[详细]
王汗(?-1203) 克烈部汗。原名脱斡邻勒,金朝封他为王,故称王汗。他的父亲忽儿札忽思·布亦鲁黑汗死后,他杀帖木儿太师和布和帖木儿两个兄弟,夺取汗位。其叔古儿汗举兵攻打,迫使他逃走,投奔成吉思汗父亲耶速该,并结拜为安答(义兄弟)。也速该攻打古儿汗,赶跑了他,王汗再次即位。不久,他的另一个兄弟额...[详细]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详细]
王好问,字裕卿,别号西塘,乐亭双庙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授职太常博士(掌管祭祀、礼乐、选试博士之官)。为官廉正,不畏权暴。会 元夕,有某大宦官在府第门前张灯结彩,陈演百戏(各种杂耍),都城男女前来围观,因人多拥挤,有人被践踏致死,多人被蹂伤,酿成重大伤亡事件。该当事宦官 向王好...[详细]
王贺(生卒年不详)字翁孺。西汉东平陵(今章丘平陵城一带)人。齐国田氏之后,祖上曾为王,乃以官名为氏。汉武帝时官至绣衣御史。时天下征伐不断,民不堪驱使,群起抗争,王贺奉命巡查魏郡(今河南临漳),监督地方官逐捕“盗贼”。他行事平和厚道,遇畏葸不前、临阵脱逃者往往纵而不杀。而别处御史如暴胜之等人,诛杀...[详细]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曾记载他与关汉卿互相讥谑的情况,并且说他滑稽佻达,传播四方。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详细]
王鸿章,回族,1929年8月7日出生,沈阳市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毕业后,王鸿章先后在法库高中、法库二中、法库县第二高中担任生物课教为辽宁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 在教学工作中,王鸿章以丰富的学识和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从严治学,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详细]
汪华(586—649),本名世华,字国辅,号英发,绩溪汪村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后归顺唐,为巩固唐王朝政权立下了卓著功勋。 汪华祖上世代为官,太祖在南朝便任司马,以后三代都在朝为官。汪华幼年丧父,随母郑氏投靠歙县娘家,不久丧母。九岁起替舅家放牛,拜山和尚罗玄习武,苦练刀 弓箭,练就一身好武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