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 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详细]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太史慈年轻时好学,在郡府中任奏曹史。时郡守与州牧有矛盾,不可开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在这种 情况下,谁先上章说明情况,谁就可能先入为主。当时,州里弹劾郡守的表章已经送走,而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详细]
太戊,生卒年不详,太庚子,雍己弟,甲骨文称他为大戊,天戊,雍己病死后继位,在位75年,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太戊在位时,任用了伊尹之子伊陟和巫咸为相。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太戊,姓子名太戊,甲骨文作大戊、天戊,一名密,号中宗。太庚...[详细]
台志远(原姓澹台),又名台凌云,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台庄。1908年因家乡遭灾随父迁到辽宁省开原县。1912年起入开原教会学校学习三年,1923年入开原中学读书。 192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军讲武学堂,改名台凌云。不久离开讲武堂,又入沈阳神学院学习,于l930年毕业,为神学硕士。...[详细]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详细]
谭 德 (1368~1381),出生于元末明初,大岭镇人。3岁时父母双亡,由外婆抚养,在多祝麦田长大,13岁时在九龙峰“圆寂”。当时圆寂的地方现被称之为“得道亭”。谭德生性纯朴善良,智慧超人,为人热心,积善好德,他的美德在几百年后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被传为神话的如“稔叶为鱼施力”、“杯茶化雨...[详细]
谭富英(1906 - 1977),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 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详细]
唐垓:善画野禽生菜,水族诸物,世称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种》、《生菜》、《鱼虾》、《海物》等图传于世。唐垓[五代]善画野禽水族及草木、生菜诸物,世称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种,生菜、鱼鰕、海物等图传於世。《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 ...[详细]
唐琏 (1756—1836),字汝器,号介亭,清嘉庆时皋兰(今兰州市)人,为兰州著名书画家。 他学书习画,非常刻苦,功力深厚,有意到笔随之妙。他的学生说他:“行年七十有余矣,且能日作蝇头千余宇,勤勤忘倦”。他的书法,古朴雅健,苍劲有力。楷书、行书和草书,“效法钟王,得其神髓”;篆...[详细]
唐岱,字毓东,满洲人。康熙中,以廕官参领。从王原祁学画,丘壑似原祁。供奉内廷,圣祖品题当时以为第一手,称“画状元”。历事世宗、高宗。高宗在潜邸,即喜其画,数有题咏,后益被宠遇。唐岱专工山水,以宋人为宗。少时名动公卿。直内廷久,笔法益进,人间传播者转稀。著绘事发微行世。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坦坦荡荡姓...[详细]
唐棣:(公元1296年—公元1364年),字子华,浙江人,元代画家。官至吴江知州。唐棣早熟,人称“神童”。他擅画山水。他善于布置景物,点缀人物尤佳,笔力坚硬,画风清森华润,犹存宋人遗法。曾参与集庆江苏南京龙翔寺及元宫嘉熙殿作壁画。传世作品有:《霜浦归渔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雪港捕渔...[详细]
唐伯元(1541―1598),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约今溪南镇)人,明•嘉靖40年举人,万历2年(1574)进士,授江西万年知县,转泰和县。在任清廉勤谨,广施惠政。离任后,二县俱为立生祠。万历八年升调南京户部主事,数年后,朝廷拟将理学家王守仁从祀孔子,唐伯元为捍卫正统的程朱儒学,先后...[详细]
唐殿魁(?—1867)字荩臣,安徽合肥人,清朝将领。咸丰十年,巡抚翁同书檄率乡团援寿州,力解城围。又从克合肥三河汛,解六安围,叙千总。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援上海,殿魁从,隶刘铭传,克南汇、川沙、奉贤、金山卫、柘林五城,积功累擢都司,赐花翎。二年,克江阴杨舍汛城,擢游击,赐号振勇巴图鲁。...[详细]
民国初年,合肥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走东京到西京,谁人不识唐殿兴。”唐殿兴何许人也?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他与合肥又是什么关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唐殿兴是合肥鸿义发(东大街一家最殷实的批发商店)老板虞潮逵从上海聘请来的一位保镖,后来便留在鸿义发商店专教虞家两位公子的武艺...[详细]
汤贻汾:道光,咸丰年间,山水画呈衰微之势,著名画家不多,唯汤贻汾与戴熙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生于1778年,卒于1853年。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太平天国攻克金陵进池而死,享年75岁。汤贻汾多才多艺,天文,地理。百家之学,均有造诣,诗文书画俱能...[详细]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出身北周贵族,七岁袭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消灭江南辅公祏势力,一统天下。玄武门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详细]
唐庚(1070~1120) 北宋诗人。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唐庚与苏轼是小同乡,贬所又同为惠州,兼之文采风流,当时有小东坡之称。但唐庚为诗...[详细]
字伯纪,号东涧,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镇)人。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初任象山书院山长、上饶主簿,后任饶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淳佑十二年,任史馆校勘,不久改任国史实录院校勘。他看到当时朝政腐败,天下-,便不断-痛陈朝政,大胆指出弊端。所论切中要害,理宗赵昀不能不为其直...[详细]
(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 汤和幼孤,和朱元璋是好友,后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升千户;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后随朱元璋下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太平(今安徽当涂),功升统兵元帅。其后又下金坛、常州,以功晋升御史大夫。洪武元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