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534~623年),字无畏,隋代大臣,京兆武功(治所在今陕西武功西南)人,祖父苏协曾任武功郡守。父亲苏绰,是西魏名臣,官至度支尚书。苏威5岁丧父,周太祖令袭美阳县公爵,任本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很赏识他的才能,认为他非等闲之辈,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将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了他。但苏威看到宇文护专...[详细]
苏味道(648~705) 唐代诗人。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 9岁能属文,以才华著称。20岁进士登第。累转咸阳尉。高宗调露元年(679),吏部侍郎裴行俭征西突厥,奏为掌-,从军至安西。武后时,累官至凤阁鸾台三品。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无所建白。遇事依违两可,不作决断,时人号为苏模棱。因阿附张易...[详细]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详细]
苏献杯(1887~1959)字瑞传。福建德化大铭联春睦联堂人。劳工勤俭致富的华侨实业家,现代知名爱国侨胞。 苏献杯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祖辈务农,家境贫寒。父苏茂,为望子成龙,克服困难送他读了几年私塾。光绪廿八年(1902)献杯16岁,为避匪乱,远渡重洋,于马来亚谋生。初到时打杂工,...[详细]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今杭州)西泠桥畔一户姓苏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这女孩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父亲吟诗诵文,她一跟就会,亲戚朋友都夸她长大后必成为才女。 小小六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为了生计,小小的母亲忍辱为伎。几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岁时,母亲竟一病不起。临终时,她把小...[详细]
苏雪林(1897-1999),安徽太平县永丰乡岭下村人,1897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笔名有绿漪、杜若、杜芳、灵芬、天婴、野(隹十)、老梅等。后读林纾翻译的新小说而激发了创作热情,17岁便以家乡一个童养媳的坎坷生活道路为题材,用文言体写出了第一篇小说。19...[详细]
妲己,为中国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温碧霞版妲己 妲己((dá jǐ),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商纣王子辛的爱妃,有美色,...[详细]
苏易简,梓州铜山(今中江县广福镇)人,字太简。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状元。 苏易简少年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时,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复试,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太宗览...[详细]
粟裕 (1907-198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总参谋长。 湖南省会同县人,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于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1926年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积极从事-。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关头,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详细]
苏育南(1891~1951) 乳名玉慈,号石甫。福建德化春美梁春村漈头人。毕业于德化县立师范讲习所。民国时期德化名儒、廉吏、书法家、诗人。他能文能武。民国初年曾任粤军中校营长兼晋北指挥官,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司令部政治顾问。后离开军旅,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撰述,厦门道南日报编辑,德化县教育局局长、《...[详细]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力...[详细]
苏子元(1904-1995), 辽宁省辽中县人。青年时代在沈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1924年春结识0党员韩乐然,受其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在哈尔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0。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其问参加了平民教育。1926年4月,0北满地委成立后,负责在知...[详细]
塔察儿(?—1238),一名锛盏。蒙古国将领。许兀慎氏。博尔忽子(一说为从孙)。 以骁勇善战著称。初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整治燕京盗贼,诛首恶,平盗乱,颇有政绩。窝阔台汗二年(1230),从汗伐金,任行省兵马都元帅,统宿卫军及诸...[详细]
塔出(1244—1280),元朝将领。唐兀氏。布兀剌子。 幼孤,长善骑射。至元元年(1264),入侍世祖忽必烈。七年(1270),授昭勇大将军、山东统军使,镇莒、密、胶、沂等城,以扼宋军。九年(1272),改佥枢密院事。略地涟海,收降宋将蒋德胜。十年,改佥淮西等处行枢密院事,...[详细]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初名达普化,元文宗赐以今名。西域伯牙吾台氏,色目人。原籍白野山,入籍临海县(今临海市)。历任奎章阁典签、礼部尚书、浙东宣慰使都元帅等。卒后追赠-行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忠介。著有《颐北集》。泰不华二书,《元史》称其:“善篆隶,温润遒劲。”他的篆书初师徐铉、张...[详细]
太丁,在位3年,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文丁,商朝国王,亦作太丁,姓子名托。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死后由其子帝乙继位。文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详细]
太庚,生卒年不详,太甲子,沃丁弟,沃丁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狄泉。 太庚,姓子名太庚,一名小庚,又名辨,甲骨文作大庚。太甲的儿子,沃丁的弟弟。 《史记》记载:“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 太庚在位二十五年,死后传位于小甲。...[详细]
太和公主(?—?),明穆宗朱载垕之女,母不详。公主早夭,隆庆元年(1567年)与蓬莱公主同日追册。 太和公主是永安公主的妹妹,她们却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太和公主性格开朗,爱憎分明,乐善好施,富有极大的同情心。因为政治上的变革,一生在动荡中度过……唐穆宗初立(公元821年),回凿嗣立的崇德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