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履吉 乳名发祥,字其旋,号九斋。福建德化双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农历七月十三日。6岁与其从叔意堂入塾启蒙。自幼好学,及长工诗。未弱冠,以诗受知学使陈春淑①补博士第子员,22岁补廪。嘉庆十八年(1813)登拔萃科,翌年春廷试入选以县令用,签分甘肃,二十年(1815)赴任。初莅庆阳...[详细]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香山县南溪乡沥溪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详细]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 战国中期,战事频仍,...[详细]
缪荃孙(1844.9.20 —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年间进士。 缪荃孙幼承家学,11岁修毕五经。17岁时太平军进...[详细]
孙炳文(1885——1927年),字浚明,革命先烈。南溪县城郊魏家山(今南溪镇)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明、秉性敦厚。八岁入私塾启蒙,后由亲戚资助,在县城上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宜宾官立叙府中学。1908年,考入北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攻读文科、英语,成绩名...[详细]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详细]
孙超群(1906—1967),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孙超群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迫于家穷,不得不辍学务农。民国15年(1926)冬,孙超群因不能如数交租,遭地主毒打,离家出走从军,编入粤系军阀部队当兵。民国18年(1929)9月,在福建上杭参加了红军...[详细]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13岁应童子试,成绩优异。28岁辑《高阳志略》。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乡试中举。乘赴大同任教机会,登恒山、渡桑干河、走飞孤(在今涞源县北),行程千里,遍历大宁三卫,沿途访察戍边将士,周行边垒,绘制防御地图,借以...[详细]
【孙崇荣】(1903~1931)字舒安。阮店乡中心庙村孙罗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其父孙云程(字鹏斋)是乡村塾师。崇荣幼年随父就读私塾。1925年于县简易师范讲习班毕业,受聘任中心庙茶庵寺小学教员。时,大革命浪潮波及正阳,0人孔剑舞、余子静等以教育界为基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孙受其影响并在...[详细]
孙楚(220-293),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太原中都(今平遥)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孙资,魏骠骑将军。父孙宏,南阳太守。 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欲隐居,谓好友王济(晋阳人,官至侍中):"吾欲漱石枕流。"王济道:"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道:"枕流欲清其耳,漱石欲砺其齿。"年四十...[详细]
孙绰(314-371),字兴公,东晋玄言诗著名代表人物,太原中都(今平遥)人。孙楚孙。博学善作文。初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放游山水十余年,作《遂初赋》以抒己意。后作《天台山赋》,辞采文藻甚高。初成,示友人范云期道:"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云期道:"此非金石,怎能作金石声?"然每读至佳句,竟...[详细]
孙鼎标(生卒年月不详)。绰号孙大食。本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原良庄甲公馆村)人。是孙中山入粤始祖孙友松第十一代孙,外迁香山(中山县)连昌公之父。 明朝末年,本县解元钟丁先起兵勤王,孙鼎标亦举兵千余,响应起义,成为钟丁先的得力部将。后率部至博罗县会同韩如炎部攻打惠州清军。孙鼎标身先士卒,冲锋...[详细]
孙凤吉是江苏高淳人。在那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论调成为当时主流舆论的年代,由于他的家庭成分被定为地主,这就注定了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比当时的同龄人多受些磨难。于是,刚刚十七岁的他,就开始四处漂泊,直到1970年,他才在当时太平县的三口乡农具厂落下了脚。他身上潜在的艺术因子被太平县...[详细]
孙广生(1946—2004),1946年2月生,新邵县酿溪镇人。1974年担任新邵县中医院骨伤科主任。197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0年任副院长兼骨伤科主任,1984年担任院长。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全国中医急诊工作先进个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当选为省第...[详细]
孙光宪(约895--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唐代诗人,陵州贵平人(今四川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人)。家世业农,至光宪,读书好学。唐时为陵州判官。天成初(约926前后),避地江陵。武信王(高季兴)奄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用梁震荐,入掌书记。光宪事南平三世,皆处幕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详细]
孙过庭(646~691), 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善草书。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省富阳县)人,一作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好古博雅、工文辞。曾官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陈子昂曾为其撰写墓志铭,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甚得意,后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客舍。他擅长楷、行、草3...[详细]
孙何,字汉公。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是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 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详细]
孙洪喜,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运河东畔的柳元庄一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孙长林租种几亩薄田和给地主老财打短工养家糊口,生活十分困难。孙洪喜自幼就沿街乞讨,到田野寻剜野菜。12岁时,他到本村财主家当了只管吃住的小长工。童年的他饱尝了被盘剥的痛苦,养成了倔强的个性,整天只是默默地劳作。 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