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相传姓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 ) 人。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又清·...[详细]
孟乔芳(?-1654年),字心亭,直隶永平(今河北卢龙)人,汉军镶红旗,清初名将。 孟乔芳原为明朝副将,后罢职归乡。天聪四年(1630年),降清,仍为副将。后随清军返回辽东,累封至汉军梅勒额真,隶属汉军镶红旗。清军入关后,改封刑部左侍郎。 顺治二年(1645年),孟乔芳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详细]
孟庆印(1925-1949),1925年出生于海城县王石乡英北村一个雇农家里。因家境贫寒,他6岁随祖母沿街乞讨。8岁给地主放牛,受尽欺凌。由于生活所迫,16岁就到灵山铁路做苦工。 1945年10月,孟庆印满怀深仇大恨,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2月,-反动派挑起内战,向我东北解放区猖狂进攻...[详细]
孟庆珍,女,1921年10月23日出生,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后孤家子村人,小学文化。 1950年至1953年,先后任后孤家子村农业互助组组长、东方红集体农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0年法库县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后,孟庆珍积极参与组建了后孤家子村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被推举为互助组...[详细]
孟泰,1898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今辽宁抚顺)票子沟当工人。1926年因用大锤砸了一个日本工头的脚,不得不躲避而来鞍山,进入鞍山制铁所,在炼铁工场当配管工,长时间饱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压迫之苦。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详细]
蒙恬(?~公元前210年),齐人。秦朝著名大将。刚毅忠信,治军严整。曾率重兵抗击匈奴,威震边关;又曾亲督修筑万里长城,名播朝野。他克尽职守,为秦王朝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恬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战国后期自齐国投奔秦昭王,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为秦将,功绩累累;其父蒙武,是秦朝...[详细]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家世背景 蒙武出...[详细]
孟云卿(725或726~?) 唐代诗人。祖籍平昌(今分归山东陵县、商河、临邑等县),籍贯河南(今洛阳)。据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序》推断,其生年约在开元十三年(725)或十四年,卒年不详。家贫少孤,早年耕读嵩阳,年二十而学成。天宝中应举不第,肃宗乾元元年(758),客游长安,曾和杜甫相晤,杜甫有《...[详细]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详细]
麋竺(又作糜竺)(?—220年),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214年,刘备入主益州,被拜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其待遇为蜀汉众臣中最高。可惜...[详细]
中国画《米芾拜石图》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详细]
[清](1621--1694)字锡徵,号懒庵,通江人。顺治十四年(公元一六五七年)举人。官黄县知县,兴利除弊,有古良吏之风。蕃著有《雪鸿堂文集》十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附:纪晓岚对李蕃文章的评语: 《雪鸿堂文集》·十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蕃撰。蕃字锡徵,号懒菴,...[详细]
明安图(1692~1765)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测绘学家。蒙古正白旗人。字静庵。早年入钦天监为天文生,攻读天文、历法、数学。后终身任职于钦天监,官至监正。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迄乾隆十七年(1752),四十年间先后参与纂修《历象考成》、《历象考成后编》、《日躔月离表》及《仪象考成》等...[详细]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详细]
明代宗(1428—1457)朱祁钰,汉族,明朝第七代皇帝,在位8年(1450—1457)。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宪宗朱见深之叔。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后,被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也先,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消息传来,皇太后命王监国。不久瓦剌以英宗要挟明朝,于谦等人为绝之,于是...[详细]
朱翊釴(1555年-1559年),明穆宗长子、母孝懿庄皇后李氏。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出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时四岁,赠封裕世子,隆庆元年(1567年)追封为宪怀太子。...[详细]
(1507-1566)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祐樘之从子,明武宗朱厚照之从弟。其生父是兴献王,兴献王被封在湖广的安陆,藩府设阳春台左侧(今市二中)。 朱厚璁,兴献王朱佑沅之次子。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初十日降生于兴王府凤翔宫。正德十六年(1521年)遵祖训“兄终弟及”,离开家乡安陆...[详细]
刘参(?—前162年),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三子。 汉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 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次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刘参号遂易为代王。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代王藩系从...[详细]
明光宗画像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