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1935--2016) 梅派青衣。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梅兰芳之子。幼年从王幼卿学青衣,后由朱传茗授以昆曲、朱琴心、陶玉芝授以旦行技艺及把子功,加之乃父悉心教诲,基本功极为扎实。10岁登台演出,颇受称赞。18岁与父亲同台演出,此后随父亲到上海、武汉、青岛、广州、江苏、浙江...[详细]
梅兰芳(1894.10.22-1961.8.8),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详细]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字远公、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痴,敬亭山农等,宣城人。梅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名宦学士,令世人侧目,其先祖梅尧臣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大家。家学渊源,加之钟灵毓秀的宣城山水熏陶着伴随着他成长,自幼便显露与众不同之处:“尚在孺子时,束发功书史”...[详细]
梅汝恺,阜宁人,1928年12月出生于阜城梅家巷。4岁即识字500,6岁作文。祖父梅品山是一位画家,在偏僻的县城里享有名气。父亲梅冠芳曾在武汉、上海等地读过大学,属新派人物,但他却拼命教梅汝恺国学,幼小的梅汝恺曾熟背古文二百余篇。梅汝恺七岁时写过一篇文章,大受家庭教师的赞扬,也得到善文者渐浓...[详细]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县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详细]
妹喜,妹音读“mò”,一名末喜,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为喜姓。夏朝末代国王夏桀姒履癸的宠妃。生卒不详。夏桀代有施氏(今山东省腾县),有施氏是东方小国,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夏桀乘热凌人,不准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选了美女妹喜...[详细]
梅尧臣(1002~1060)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12岁随梅询学习。26岁以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详细]
梅益(1913年生),原名陈少卿,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城(今湘桥区)。1935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在上海与周扬、周立波、徐懋庸等人创办《文学界》月刊,1937年加人中国0。1937—1942年,在上海主编《每日译报》、《华美周刊》,并筹办新四军江淮大学及南通学院。1942—1945...[详细]
门炳岳 字湘文(1891-1944)-陆军中将。河北东光县于集乡程庄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南京军事参议等处任参谋长、旅长、师长、军参谋长、骑兵第七师师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任骑兵第六军军长兼第七师师长、包头防守司令、绥西警备司令、军训部骑兵监等。1944年8月在重庆病逝。...[详细]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详细]
孟瑾 (1919—1979),原名孟宪文,息县城关人。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5月,加入中国0。9月,任前线剧社指导员。1943年,任三纵队十二旅五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45年8月,任团政治处总支-。1946年,参加大同战役。 1947年1月,任十二...[详细]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别名孟少保、孟忠襄,南宋著名军事家、统帅,抗金抗蒙的名将。孟珙出生将门,祖上曾经是岳飞部下,因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为“机动防御大师”。孟珙曾歼灭金国武仙军团,联蒙灭金;屡败蒙古,收复襄阳、樊城等地;保卫黄州,夔州退...[详细]
孟达(?~228年),字子敬,亦字子度。扶风郡(治今陕西兴平县)人。其父孟他,以贿赂中常侍张让而得授凉州刺史。孟达少时入蜀。刘备取代刘璋后,任孟达为宜都太守。又命养子刘封率孟达攻占房陵、上庸两郡。关羽被东吴军围困时,刘备令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刘、孟皆未从命。关羽全军覆灭,刘备由此对孟达不满...[详细]
孟观(?—301)字叔时,西晋冀州渤海郡东光人。 孟观自幼嗜学,精通天象、历法。晋太熙元年(290)政权渐次落入太后之父太尉太博杨俊手中。永平元年(291)贾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杨俊,并废太后杨氏为庶人,孟观助之有功,升为黄门侍郎,官阶为五品,并封为上谷郡公。此后,宫廷内杀戮之风愈演愈烈,...[详细]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详细]
孟鸿升为人勤俭肯干,不辞劳苦,一年四季奔忙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贩卖大捻布。经过多年的劳动,他积蓄了一些钱财,于同治九年(1870年),在济南城内开设了瑞蚨号布店(后改名瑞蚨祥)。 他以经营土布开始,逐渐生意兴隆,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详细]
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东汉末益州郡( 今云南晋宁东 )大姓。生卒年不详。蜀先主刘备死的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建兴三年(225),诸葛亮亲率大军分3路征南中 (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内部混乱,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叟帅高定元部下杀雍...[详细]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德清武康镇清河桥)人。生于昆山(今属江苏),少时居嵩山读书。及长,在湖州参加诗僧皎然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唐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十二年始中进士。时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详细]
孟洛川(1851~1939) 名继笙,字洛川。山东省章丘市刁镇旧军人。著名商人。祖辈为地主兼商人。1869年18岁开始经商时,即到北京负责庆祥、瑞生祥等企业的经营。从此一生掌管孟家企业。他在涉足企业的最初20余年间,生意有较大发展。1893年(光绪十九年)和1896年,先后在北京大栅栏和烟台开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