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仁禧,高分子化学家 1931年2月12日生于福建厦门。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有机硅化学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有机硅光学玻璃防雾剂,用于多种光学器件作为保护涂层,长期...[详细]
周本濂(1931.10.20-2000.6.21),材料物理学家。安徽合肥人,生于江苏扬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开始研究材料热物性,建成全国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金属所部分。为重要国防任务的关键材料物性测试作出了贡献。烧蚀过程测热导、移动边界方程解析...[详细]
张彭熹,盐湖地球化学家 1931年2月5日生于天津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 从事柴达木盆地盐湖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自新生代以来柴达木古湖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全过程,建立了内陆盆地...[详细]
辛德惠(1931.12.24-1999.5.27)土壤学与农业生态学专家。辽宁省开原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大学获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75年作为承担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国家重点项目两位主参人之一,总结提出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和地下水的综合...[详细]
王成林(1931~1967),又名王天喜。江苏金坛人。家中弟妹多,仅靠父亲推粪车收入维持生活。父亲死后,随母讨饭度日。为了贴补生活,在街头巷尾倒泔脚、拣煤渣和拾荒,经常被人欺凌和歧视。 民国37年(1948年),王当上倒粪工。上海解放后,他热爱本职工作、勤恳踏实。常对人说:“倒马桶是为人民服...[详细]
童铠(1931.9.12-2005.8.10)卫星导航测控与卫星应用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青岛山东大学,1959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从事航天事业近45年,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详细]
田波, 学家,1931年12月25日出生,山东桓台人。1954年毕业于原北农大植保系。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2001年兼任武大生科院及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4至79年研究了 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 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详细]
苏锵(1931.7.15-2017.2.17), 无机化学家 1931年7月15日生于广东广州。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的研究。...[详细]
邵象华, (1931.2.22-2012.3.21) 钢铁冶金学家、钢铁工程技术专家。1913年2月22日生于浙江杭州。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冶金硕士学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日战争期间主持新型平炉...[详细]
尚长麟(1931—1983) 京剧旦角演员。原籍河北南宫,生于北京,汉军旗籍。系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次子。诞辰:1931年7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六月初四日;逝世:1983年8月29日,农历癸亥年七月廿一日。 作为尚小云的儿子,子承父业,继传尚派,似乎是注定了的。尚长麟的艺术道路在许多方面...[详细]
屈梁生(1931.3.17-2007.12.7)机器质量控制与监控诊断专家。江苏省常熟市(县)人。1952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机械质量控制与监测诊断领域的基础性、开拓性研究,提出“诊断是以机械学和信息论为依托,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本质是模...[详细]
南丁,原名何南丁。祖籍安徽怀宁,1931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0年任河南作协副主席,1983年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今年78岁的南丁先生,是河南文学的代表,也是我们安庆人的骄傲。 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阅读南丁时的情景。那是2007年的冬季,我一直沉迷在《南丁...[详细]
母国光,(1931.1.22-2012.4.12) 光学家。1931年1月22日生于辽宁锦西。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南开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光学和应用光学的研究。在白光光学图象处理、光学模式识别、机器...[详细]
孟宪勤(1931.4.13—1993.10,4),太湖县徐桥镇附近孟家岭人,上海大学党委书记。 1951年7月毕业于太湖中学,195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53年至1966年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和青年部副部长。1973年调至上海海运学院,先后任该院校办主任、党委办...[详细]
马雍(1931-1985) 中国历史学家。笔名孟池。中国共产党员。湖南衡阳人。1954年以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係。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外关係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中亚文化研究协会...[详细]
李先佩(1931~2004),湘潭县人,1949~1950年选为农民代表,被组织派往湘潭专区第一期财经训练班学习,随后分配到岳阳县工作。195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8月任岳阳县人民委员会财政科副科长、科长;1957年8月调岳阳河西任中共许家牌乡党...[详细]
刘攀栋(1931-1977),沿村堡人。出身贫寒,12岁丧父。为生活给地主割过草,在太原蹬过三轮车。1953年,回村带头参加互助组。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期间,历任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大队贫协委员,多次被评为模范干部。1958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出席县劳模大会。 1965年,积极进行...[详细]
刘伯里(1931.3.17- )放射化学和放射-物化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卷副主编。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物研究。承担并完成了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详细]
林绍廉(1931-1966) 林绍廉,外号“林如意”、“闲不惯”,今马回乡人。解放前因家贫只读过初小,即随父从事农业生产。 解放后,1950年10月至1953年12月,林先后被选为村文书、村农会主席、马回乡文书。连续三年被乡、区、县评选为工作模范、先进工作者。其后,他被调到供销社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