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迈机(1926-1947),男,原名许衡之,海宁硖石人。1945年春参加新四军,并改名迈机。抗战胜利后,在王震部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任教育干事。1946年,随部队第三五九旅突围至延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副政治指导员。在延安保卫战突围行军中,患重伤寒不幸病逝。 ...[详细]
许帮枝(1926-1949),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乡仙地村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四-士。1949年4月6日前往长坑执行任务,途经官桥乌冬格时被国民党县自卫队刘智勇部杀害。...[详细]
谢志起(1926-1949),福建省沙县富口乡池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闽浙赣边区闽西北游击支队沙县大队队员,参加了南顺瓯(南平、顺昌、建瓯)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围剿”作战。1949年初执行任务途经横历坑时与国民党军保安团遭遇,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详细]
肖寒(1926.12—),男,汉族,河北馆陶人工作经历1940年加入中共并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初中文化。 1942—1948县委宣传部干事,地委 部干事1948—1953地委青委、团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青委副书记、书记1953—1955.10团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55.10—195...[详细]
吴永仔(1926-1949),又名吴永松,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七高磜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是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为革命队伍和地下党组织提供帮助,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2月20日在车圩筹款时被国民党保安队捕杀,壮烈牺牲。...[详细]
吴永文(1926-1948),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金坑村人。1926年6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闽南抗日游击队,参加了闽南、粤东边区的抗日反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规模“清剿”福建各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游击武装。吴永文随闽南党组织转入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时...[详细]
吴向必,苗族。1926年12月生,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人(牛郎1956年前属铜仁县,1956年12月成立苗族自治县时划给松桃)。 1935年至1949年给地主放牛当长工、雇工。1948年至1949年为中共地下党(黔东纵队)送信。1949年至1952年历任贵州省铜仁县牛郎第二村村长、土改...[详细]
吴光成(1926-1947),福建省建瓯县后山乡人。1946年参加革命,时为闽浙赣边区纵队闽北游击队第二支队通讯员,参加了南古瓯(南平、古田、建瓯)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7年4月与支队长詹海水在古田县五都乡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抓捕,经受了残酷刑讯,坚贞不屈。不久被敌...[详细]
王群,男,汉族,1926年9月生,湖北新洲人,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43年至1946年为新四军第五师洪山公学学员,五师实验中学会计,五师鄂东军区会计,中共中央中原局财经委员会会计,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会计。1946年至1949年任陕西军区雒...[详细]
王海平(1926.02~1997.06)新城镇西贾村人。1946年任村民兵队长,同年6月入伍,在县大队一、三连先后任班长、副指导员,194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山东警备第七团、十四-卫团文化干事、副指导员。1951年6月所在警卫团奉命歼灭边疆的土匪,在土匪占据有利地形,接连不断地发...[详细]
王凤莲(1926~1941),女,黎族,乳名王春季,学名王育奇,保亭县保城镇什聘村人。 1940年冬,年方14岁的王凤莲在共产党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参加抗日队伍。同期,被组织送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政治处当随军工作队员。1941年,第三支队奉命东调,撤离白沙县,转移到万宁县六连岭坚持斗争。...[详细]
童瑞林(1926-1948),福建省建瓯县迪口乡店村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时为闽浙赣边区南古瓯(南平、古田、建瓯)游击队通讯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参加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保安团“清剿”的游击战争,参加了保卫闽淅赣边区省委机关的战斗。1948年8月在梅岭村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详细]
苏铁(1926-1949),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溪美村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三-士,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同年5月10日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的战斗。同年5月16日,国民党军保安二团进犯安溪县城。苏铁随...[详细]
宋双来:男,汉族,1926年4月生,河北武强人,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武强县游击小队战士、通讯员、游击大队警卫员、班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第3纵队12旅3...[详细]
师丙寅(1926~1946)徐水师庄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徐水县八区民兵连长、游击队长。1943年7月因连日暴雨,沟满濠平,村民纷纷下河捕捞鱼虾,在路家寺站岗的伪军贪婪地注视着人们的收获。师丙寅路过看到这一情况,“空手缴 ”计上心头。他下河混入捕鱼的人群,故意大喊大叫制造气氛,站岗的伪军...[详细]
任祖光(1926-1948),福建省福州市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941年,福州沦陷,其父被日本侵略军残杀后抛入闽江。血海深仇激起了任祖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时为英华中学学生的任祖光积极参加抗敌救亡运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受命在三民中学开展学生活动。1947年初,根据...[详细]
彭贵和(1926.12-2000.7.13)云南建水人。曾用名彭小憨。1954年11月入党。1952年9月参加工作。初小文化。1949年10月为云南省个旧市老厂私矿工人。1952年9月为云南锡业公司老厂胜利坑工人,拉坝冲工区副区长、指导员。 1970年任云南锡业公司文革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云南...[详细]
潘中亮(1926—2001.8)号柳屯,晏城镇柳官屯村人,幼即务农,14岁去外地当学徒工。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冀鲁豫军区一纵队文工团。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六军文工团团员、美术组组长,贵州省军分区文化处副处长等职;1980年转业,组建贵州国画院,历任党...[详细]
潘先灿(1926-1948),福建省闽侯县荆溪乡仁洲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城工部闽侯游击队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闽古林罗连(闽清、古田、林森即今闽侯、罗源、连江)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8年6月在仁洲战斗中不幸被俘,不久被敌杀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