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1926~1995)字会春,号春荪,宁乡县人,1926年生。1944年,他于上海复旦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剧艺实验剧团、苦干剧团、文华影片公司演员。是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理事,曾在《夜店》、《腐蚀》、《我这一辈子》、《鸡毛信》、《红日》、《笔中情》等60多部影片中饰演角色。曾导演电视剧《...[详细]
陈保民(1926~1948),原名太保,出生于里松乡青凤村一个富裕家庭,1937年考入贺县中学,次年与同学一道参加贺县抗日战时工作团。1942年夏,就读于桂林中学,在中共党员陈贞娴指导下,参与了掩护被国民党缉捕的爱国青年黄世慈撤退活动。1944年夏,参加李济深、柳亚子等爱国人士于桂林发起的抗日爱...[详细]
闭世旺(1926—1950) ,走马乡东坪村人,从小勤劳俭朴。1945年4月,在临江中学黄姚分校读书时,参加该校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读书会,并成为该会的骨干。1947年,英家起义失败后,闭世旺积极与黄姚分校的同学掩护从英家撤退的地下党员王家纪、陈伟东等转移。 1948年8月,又积极参加地下党发...[详细]
贝汉廷(1926—1985),镇海贵驷憩桥人。1949年毕业于吴淞商船学校航海系,后历任和平号、友谊号等轮船大副、船长,先后到过40余个国家80多个港口,培养航海人才甚众。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79年、1982年)、全国劳动模范(1979年)等称号,1982年当选第六...[详细]
庄鸿荣(1926~1950年),奎洋店美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辍学。17岁时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其母变卖家产让他就读南靖师范(后改为龙溪师范)。民国34年(1945年)3月参加青年军,民国35年7月复员后,继续就读于龙溪师范。后来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扶助日本军国主义的-。民国37年...[详细]
周元祥,1926年出生在北京延庆县老仁庄村的一个农民家里。全家六口人只有七亩沙地,靠种些杂粮艰难度日。不久,全家搬到城里大爷家中,租地耕种。由于周家祖祖辈辈没有一个识字的,父亲咬着牙也要供几个孩子上学,看到周元祥那么聪明好学,他的心中油然升腾起一股热望。周元祥却觉得,自己岁数已不小,应该替父母分...[详细]
张鸣镛(1926~1986年),浙江永嘉县永强人。少年时就读于永强小学、温州中学。民国31年(1942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为苏步青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浙江大学任助教。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教授,曾当选福建省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在多重解析函数、...[详细]
张逢明,长汀城关人,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从小协助父亲做小买卖,父亲去世后,进厦门大学当工友。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月,经中共闽西南厦大支部委员杨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七年(1948)八月,厦大工友党小组成立,逢明任小组长。他积极协助创办工友夜校、工友俱乐部,团结工友开展革命斗争...[详细]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作战机智勇敢,被誉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敌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详细]
杨维杰(1926~1987年),山东省高青县徐霞乡徐家寨村人。少年时在县城读过6年书,后到油坊当学徒。 民国35年(1946年),高青县解放,杨维杰参加高青城区工作队,担任区财粮助理员,负责筹集粮物支援淮海战役。民国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告别父母妻子,随军南下。1950年到宁化县...[详细]
杨光祥,1926年7月生于云南省广南县。他自幼聪明好学,从广南培风小学毕业后,于1945年7月考入云南省昆明市昙华寺金江中学。他在读书期间,对旧制度不满,追求光明和自由,如饥似渴地阅读《列宁选集》、《联共(布)党史》、《新华日报》、《简明哲学》等进步书刊杂志,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有...[详细]
吴瑜端(1926~1995年),女,连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并留校工作。致力于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化学的教育和研究事业40多年。在6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先后参加厦大化学系海洋化学教研室、华东海洋研究所海化研究室和厦大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为首任教研室...[详细]
王泽淦(1926.11-1987.11) 王泽淦,山东省滕县桥官乡西郑庄人。1937年6月,11岁参加红军。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在大洼战斗中,不顾生命危险,只身闯入敌阵,机智勇敢地俘敌32人,缴轻重机枪3挺,荣立大功。1948年9月,任一一二师政治部协理员,10月...[详细]
王万友(1926—1984) 别名王昆,旬邑县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赤水县四区青救会主任。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三至三十五年(1944~1946)在中央党校五部和西北党校学习。后在赤水县担任青年主任、四区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1949年任中共马栏地委、三...[详细]
王天德(1926~1988年),曾用名王明德,民国15年(1926年)出生于泉州市贫民家庭。民国24年入小学读书,民国28年失学。因日寇侵略,逃难到永安。其父在永安农场做工,因无法维持家庭生活,民国30年到南平开荒种地,民国33年又回到永安农场种田。17岁的王天德在农场加工厂做学徒。民国34年抗...[详细]
王连三(1926~1986) 王连三,清流县城关人,民国15年(1926)生。中共党员。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自幼酷爱音乐,民国30年考入福建国立音专,先攻理论和作曲,后在德国籍大提琴教授曼哲克的指导下,用三年时间修完五年课程,成为大提琴主修班优秀毕业生之一。40年代任国立福...[详细]
王克歧(1926~1982),张家滩镇韩家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在陕甘宁边区医院护训班学习,后在延安边区医院任护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在延安西北医专学习。1947年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新四旅、野战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野战军手术队第一队医生。参加洋马河战斗,在抢...[详细]
王长德,1926年4月出生在浙江省高邮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苦的王长德,13岁就投入抗日斗争,经受了艰苦环境和生与死的考验。他担任村民兵队长后,带领民兵配合新四军坚持敌后斗争,先后参加过10余次战斗,两次负伤。1944年初春,新四军第十一团路经东墩,被团参谋长选中当了警卫员。 1947...[详细]
汤维崎(1926~1981年),原名汤跃津,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于民国35年(1946年)考入广州大学,民国37年秋转香港达德学院继续学习。 该学院系国内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及进步文化人集中的学府,汤维崎经常接触一些进步人士,思想激进,向往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民国38年2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