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昌( 1924~1948),连平县忠信柘陂人。民国30年(1941),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当时中共地下党员钟明在该校任教,吴积极参加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下半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中共洛川会议精神...[详细]
伍焕林(1924~2004),增城新塘镇群星村人,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新塘镇军事干事、政治指导员、镇长,县总工会副主任,福和区副区长、区长,县生粉厂厂长,县城镇公社社长、党委-,县委委员,县农业局局长等职。从1972年起先后任县城镇公社副社长,县革委会生产组副组长,县革委会...[详细]
吴凡 (1924~1991年),又名吴鹏文,别名胡家明。怀城镇人,祖居县城北郊。出生于贫穷农民之家。1943年夏天初中毕业后考进广西桂林师范学校。读师范期间,值抗日烽火燃遍华南各地,吴受时局影响和进步教师启导,参加学校组织的“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和桂师战时服务团,到桂北、柳城、融县、罗城等地开展...[详细]
翁显良(1924~1983),广东顺德人,生于香港城市贫民家庭。 翁15岁中学毕业,于民国29年(1940年)考进香港大学,主修政治与经济。民国31年,返回内地就读中山大学法学院;次年毕业,随即进入粤赣湘边区工作,任武工队副队长和政治教员等职务。后因在突围的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故于民国37...[详细]
王树梁 (1924~2005) 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连队文书、120师教导团学员、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华北3兵团司令部作战参谋、20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参谋。1950年后历任天津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长,志愿军20兵团作战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后勤部训练...[详细]
王尚政 (1924~2005) 笔名尚政,学名尚华。福建晋江人。1941年毕业于菲律宾南洋中学,1956年就读中央文学讲习所。历任菲律宾《华侨商报》国际版,《厦门青年》杂志主编,厦门文联秘书长、创作部主任,《厦门文学》主编。福建省第三、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福建海外联谊会顾问,香港散文诗...[详细]
王命夫 (1924~1969) 原名高崇礼,笔名郭敏仁。河北大城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194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华北联大、华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文化部艺术局、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从事戏剧创作。1957年调青岛市话剧团任编剧、艺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详细]
汪立华(1924~1998),湖北省安陆县人。194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分队长、中队长、指导员、营党委书记、党训班指导员等职。建国后于1952年3月转业,任中共龙门县县委委员、县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四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长、县委常...[详细]
王肯 (1924~2011.11.5) 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历任东北大学讲师,北京大学文艺理论班学员,东北师大讲师、教研室主任,吉林省吉剧团编剧、团长,吉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主席。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详细]
王昌定 (1924~2006) 笔名吴雁、白藻等。河南固始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48年参加革命,任中共北京大学地下党分支书记。1949年后历任天津军管会文艺处秘书,天津文化局剧本创作室编剧,《新港》月刊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详细]
谭谊 (1924~2010.12.2) 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鲁艺文工团创作组组长,《松江文艺》主编,松江省文联秘书长,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中国作协组联负责人,北京市委党校教师,市文联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北京文艺》主编。1948年...[详细]
孙庆增(1924—1989)男,汉族,天津市蓟县人(原河北省遵化)。1946年3月参加革命队伍,先后任战士、通讯班长、担架排排长、教导队学员。在东北辽西、潮南战役中,英勇善战,先后两次立功受奖。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转业地方,在广东省连南县参加土地改革,1953年任连南县税务...[详细]
冼泉 (1924~2000年),男,卓善村人(1954年7月划归四会县,今属江谷镇)。少年时在家乡联益米机厂做工。1944~1947年先后到香港九龙苏昌记机器厂、广州广和安机械厂做工。1948年返回四会联益米机厂。 1950年,随联益米机厂迁县城南街,钻研辗米机械业务,制造出谷壳燃料发电...[详细]
潘顺庆(1924~1997年8月),新兴县集成镇官洞村人,1947年赴香港经营五金电镀制品。1984年,潘顺庆投资500万元,以来料加工的形式,与新兴农机二厂合作办起县内第一家生产不锈钢制品的企业“新兴县不锈钢制品厂”。由于不锈钢制品生产不断发展,潘顺庆1989年扩大投资1000万港元,在家乡新...[详细]
潘恩隆(1924年~1960年),乐平沙头村(今属南海官窑)人。一家十口全赖父亲做木匠维持生计,境况艰难。恩隆只念一年小学,便受雇富家牧牛。1930年,全家迁往广州,以制碱水为业。1938年日军南侵,复返乡居。1939年6月,加入广州市区游击二支队为战士,时方15岁。民国30年(1941年)7月...[详细]
欧阳霞(1924~1963),河源县船塘老围村人。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龙(川)、和(平)、河(源)边境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建立后,他参加游击队。 老围村欧阳×凡曾是船塘乡 乡长,勾结 政府军队,横行乡里,抽丁抢粮,同时派出人员监视中共地下党和游击队的活动。1947年清明节...[详细]
欧阳轲(1924.3~2002.7),河源县船塘老围村人。1939年8月考入老隆师范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通过同乡会组织成立粤剧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1年底,欧阳轲与刘波、刘国梁等人,参加中共龙川地下县委举办的党训班。1942年夏,欧阳轲转到梅县华南中学读高中。19...[详细]
欧猷 (1924~1998年),男,南街镇金山村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建立金山高级林业生产合作社时任主任。带领社员发展林业生产,推广上林竹农冯仁生总结的“定向归丛促壮法”更新残老竹林,取得显著效果。并改变红花油茶树原来粗放经营、等待收获茶果的习惯,把红花油茶树地开成梯级平面...[详细]
吕祖铭(1924—2004),新会县紫莱东仓里(今属蓬江区)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篆刻名家。15岁师从岭南金石名家学印,善篆书、隶书,尤精篆刻。其篆刻有独到风格,刀法挺劲流畅,章法不苟。曾在《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作品79件。1981年有3件作品入选香港培侨中学举办的“名家书画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