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继范(1924—1948)女。鱼台县王鲁镇大聂村人。1943年在湖西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被分配到鱼台县罗屯区做-工作,后调成武县二区(苟庄村)任干事。1946年9月,随大部队撤退到黄河以北休整。1948年在参加冀鲁豫区整党后,于四、五月间返回成武,任成武二区妇救会主任。...[详细]
马淑元 (1924—1946)女。招远市南院镇东马家村人。194 0年参加工作,任三区妇救会干事,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7日,东马家村遭敌突袭,区长马友忠被捕后牺牲。马淑元深入调查,连破两案,查出并严惩告密汉奸。1945年春,去胶东党校学习。同年8月,分配到中共平度县委宣传部工...[详细]
马阿孜·热孜丹 (1924~1998) 哈萨克族。新疆布尔津人。1940年毕业于阿勒泰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阿勒泰报》、新疆文联《曙光》杂志、总。布尔津县政协副主席。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时代的歌》、《对时间的回答》,长篇诗体小说《昔日》等。诗作《...[详细]
罗士福(1924—1951)历城县西营镇西岭角村人。曾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41年参加家乡的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因作战勇敢,曾荣立三等功一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1...[详细]
妇女耕山队带头人 罗春娣,1924年出生。高小毕业后做家务,18岁务农。 1950年至1953年,罗春娣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任乡妇女代表会主任、互助组副组长、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谢坑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代表会主任。19...[详细]
李志业(1924—1946)桓台县西龙村人。特等战斗英雄。1940年麦收前,侵华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汉奸逼迫年仅16岁的李志业为日军修据点,他途中机智逃脱,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警卫连的一名战士。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张许、牛王庄、玉皇堂、道旭、寿光城和寿光县田柳庄等战斗30余次, 受过...[详细]
李玉海(1924—1947)费县小贤河村人。1942年6月入伍。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在安丘战斗缴获12支短枪,荣立一等功,升任副连长。从参军到1947年12月28日在菏泽战斗中牺牲,身经战斗90余次,荣立一、二、三等功12次,其亲手和在其指挥下缴获的武器可装备解放军1个...[详细]
李玉德(1924—1973)临沂东张屯村人。山东省劳动模范。1944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负伤回乡。1948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56年任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1962年他带领村干部3次外出学习经验,发动群众进行改种水稻试验。他带头推小车到沭埠岭运石子,一天往返50多公...[详细]
刘忠厚(1924—1951)祖籍淄川县大口头村,生于淄博市周村区南阎乡西塘坞村。 1945年2月参加淄川独立营当战士,后任三连排长。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鲁中军区九师二十五团三营九连副连长。 在历次战斗中曾立二等功3次、一等功1次,在淮海战役中被评为“三级人民英雄”。1951年9...[详细]
游击队的白衣战士 刘惜芬,厦门人,1924年出生。1940年,考进日本人开办的博爱医院当护士。博爱医院自诩为慈善机关,但对日本与中国病人的医疗护理有显著的差别。刘惜芬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她主动要求护理中国病人,对自己同胞护理得十分精心。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刘惜芬从博爱医院回到...[详细]
刘坤 (1924—1985)苍山县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1939年2月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南进三大队, 历任班长、排长。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任滨北独立一团二营六连连长。 同年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任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三十七师一一团三营营长。 战斗中...[详细]
刘国英(1924—1994) 祖籍沙溪云汉村,民国13年(1924)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翌年在美国应征入伍,于陆军航空队服役。后随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辗转于中国成都、西安及印度、缅甸交界等战场抗日,参加空战和地面战斗几十次,个人击落敌机10多架,有1000多小...[详细]
林茂成 (1924—1949)沂水县桃花坪村人。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出身贫农。1938年10月参加沂水县四区区中队, 后在沂水县独立营任通信员。1939年5月随部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 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班长。1943年1月, 在鲁南张庄战斗中,他奉命带领全班坚守一个山...[详细]
李家镐(1924-1998),浙江嘉善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任院长。1938年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3年起先后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期间在交大任学生自治会常委、社团联合会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全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委会主任、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开...[详细]
李方成(1924—1973)梁山县人。1948年参加工作。历任大观园影院放映技师、机务组长。他研制成功了放映灯箱碳精支架装置及电动倒片机等,还无偿为外单位代培放映员120多人次。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李安仁(1924—1947)安丘县庵上镇小陆阁村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15岁时因生活所迫参加了国民党军队。1943年冬参加八路军,在鲁中军区某部当战士,后任班长、排长。1944年冬季大训练中,成绩优良,成为全团“练兵模范”。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南征北战,历经大小战斗几十次。1946年5...[详细]
曾庆铨,又名曾思诚(1924—1948),广东省兴宁县泥陂区人。在初中二年级时,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倾向革命。1938年,加入党的外围进步学生组织“三四读书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反对国民党的斗争。1942年夏,曾庆铨高中毕业, 国民党兴宁当局和一中校方鉴于他在校优秀的学习成绩,保送他到国民...[详细]
胡石言 (1924~2002) 笔名石言。浙江平湖人。中共党员。肄业于上海法政学院。1942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前线歌剧团团长、话剧团团长,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陈毅传》编写组组长。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详细]
胡念贻 (1924~1982) 笔名孟周、江九。湖南桃江人。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部。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兼职教授。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中国古典文学论丛》、《关于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