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龙(1923 ~)萧县丁里镇徐王庄人。民国28 年(1939 年) 任萧县抗日救国团干事、二区区委副书记。民国30 年先后任萧九区、铜七区、奎西区区委书记。民国33 年任萧县二区区委书记。1949 年任开封市晋临电厂监委,开封市工业部长,开封市委副书记、-。1970 年任姚孟电厂建设指挥部指...[详细]
徐慧琴 (1923—1993) 女,一级演员。浙江省宁波上邵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5年春进入宁波高升舞台科班学戏,先习旦角,后改学大花脸。1937年至1939年,与赵瑞花、李艳芳、姚月明合作在老闸戏院等处演出。1939年至1947年与尹桂芳、竺水招等合作在上海民乐、同乐...[详细]
肖永平(1923-1979.2),化名林正民,三街镇南街人。 1942年肖在灵川县立国民中学读书时,参加“进步青年读书会”,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1943年底,他听从哥哥肖雷的安排,通过中共灵川特支书记阳雄飞介绍到蒙山县杜莫 (今属 荔浦县) 小学任教,接受中共地下党员...[详细]
项彩莲 (1923—1999) 女,演员、教师。祖籍浙江省龙游。1933年初夏进新登东安舞台,与徐玉兰、潘笑笑等同科习艺,初学青衣,后工老旦,流动演出于金华、宁波、上海等地。1944年搭班姚水娟领衔的越华剧团,演出于皇后大戏院。1945年8月参加雪声剧团为当家老旦,在1946年首演《祥林嫂》及1...[详细]
吴梅珍 (1923—1948) 原名吴彩招。女,演员。嵊县浦口镇棠头溪人。1933年进浦江镇后城村阳春舞台拜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为师,攻旦。启蒙戏《仁义缘》、《十八相送》,她学艺能吃苦、肯钻研,练就文武一身功夫。她的表演很能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抓住表现角色内心深情的重点戏,以致每个角色都能深深打动...[详细]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现代诗人。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详细]
魏兰芳 (1923—1997) 女,演员。浙江省杭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5年在杭州大世界进科班学艺,师承越剧男班演员一枝梅,学文武花旦。先在杭嘉湖一带水陆码头演出,1940年与徐玉兰、竺喜娟在宁波天然舞台演出。1942年春到上海,与邢竹琴、李艳芳、邢湘麟等在中兴舞台演出。1943年进丹桂...[详细]
王叔云(1923~2002),西充县占山乡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47年起,先后在达仁商学院、相辉学院、乡村建设学院、重华学院、中国公学等校任讲师、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重庆大学经...[详细]
王家林(1923~1946),男,江苏省涟水县人,1946年4月牺牲。 1946年4月4日晚上,王家林接受上级党组织的委任,来到猫奔(现平明镇王烈村)小乡任乡长。乡公所办公的地方设在地主王怀志家被0没收的炮楼上。一天晚上,王家林同副乡长朱同章(岗埠小朱庄人)、中队长尹春生(灌云南岗人)和民兵...[详细]
邵庚泉(1923~1992),潮海街道南杨头村人。 邵庚泉六岁时就跟其叔父邵化南学习绘画和书法,后来入塾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了许多古典诗词知识。同时,对当地农村妇女的剪纸、刺绣等颇感兴趣,上学之余,经常向左邻右舍的老妪、村姑学习剪纸、刺绣技艺。青年时期,邵庚泉还涉足民间乐器和京剧,...[详细]
潘文铮(1923~1994年) 潘文铮,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学生时代投身抗日救亡斗争,民国28年(1939年),参加中共 组织“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民国29年1月在上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下,组织进步同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民国30年冬,任中共上海学...[详细]
梅长岭(1923~1983)铜陵人,字延年。抗战时期参加华北忠义救-。民国35 年入北平中国大学学习。1949 年去台湾后,曾拍摄影片《壮志凌云》、《扬子江风云》、《八百壮士》、《汪洋中的一条船》等。著有《电影原理与制作》等。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周与良 安徽省池州东至...[详细]
刘光琪(1923~1946)又名刘叔珩,霍山县城关人,祖父刘裕堪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员。刘光琪受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民国27 年(1938 年)即离校参加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六安“北大营”受训。结业后分配至第二十九救亡工作团工作。民国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离开霍山去皖东参加新四军,...[详细]
李福文(1923~1997) 南阳镇罗郭村人。193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南阳乡抗日游击队战士,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班长、副排长、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挺进支队第一大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政委、机动队队长...[详细]
赖敏贞(1923~1992),南康市蓉江镇人。九三学社社员,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前外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离休干部。? 赖敏贞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先后在西南俄专、西南财经大学等校教授俄语、英语及世界语。历任西南财大外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在...[详细]
黄大仿(1923~1988) 原名黄大榜,1923年农历7月18日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宝芳乡甘团村,1938年考入文昌中学就读。 1939年冬弃学,参加抗日斗争。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许多人纷纷逃离家乡,他父亲也劝他到南洋去谋生,他对父母说:“孩儿已以身许国,国难当头,岂能...[详细]
冯所唐(1923~1969) 东路镇美德村人。1923年4月出生在泰国。1929年随叔父回乡读书。1937年在文昌中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6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文化教员、中队指导员、党务股长、大队政委,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政治部组织科长...[详细]
陈玉元 (1923~1978) 陈玉元(女),新田县城关镇人,适金盆圩乡徐家村。民国32年至解放前夕,在新田城乡教小学。1951年开始仍从事教育工作。自1961年下期至1978年病逝,陈玉元兢兢业业在边远农村为农家子女舌耕育人。 徐家公社新民小学,没有校舍,以既漏又窄且阴暗潮湿的碓屋...[详细]
张妙玲(1923-2004),改名常香玉。河南省巩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9岁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其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