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 (1923~1989) 原名缪衍生。福建福安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7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土改工作团团员,冀察热辽鲁迅文艺学院文学系学员,《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及文艺组副组长、组长,《天津日报》文艺双月刊主编,中国作协天津分会理事、副秘书长,高级。1950年加入中国作家...[详细]
朱寨 (1923~2012.3.7) 原名朱鸿勋。山东平原人。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历任中共黑龙江省甘南县委书记,中共东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宣部文艺处干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详细]
朱启连(1923—1948)又名朱启皋。成武县人。特等功臣。1943年,参加本村的钢枪队,后转到成武县大队当战士。1947年转入冀鲁豫军区第五旅十五团四连当战士。 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1948年10月,在东平战斗中, 他率领全班战士, 在27分钟里连续爆破敌人碉堡11...[详细]
周妙中 (1923~1996.6.28) 女。北京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历任外交部外语学院语文教师,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助理研究员,中华书局,副编审。《话本选》(标点注释)、《水浒后传》(标点注释)、《文选》(校注)、《清代戏曲史》、《历代曲家时-》、《蒋士铨戏曲集》(点校)...[详细]
钟华 (1923~1987) 原名钟士尧。辽宁盖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在长春财务职员专科学校学习,次年在四川省三台县东北大学学习。历任《今日东北》主编,解放区文艺创作组长、舞蹈队长、剧团副团长,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苗岭》文艺月刊主编。中国作协贵州分会理事。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详细]
郑江萍 (1923~1993) 原名郑云鹰,笔名江萍。广东佛冈人。中共党员。1944年毕业于广东韶师高中。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广东东江纵队、广东粤桂湘纵队西江部连指导员,香港西营盘劳工子弟学校校务主任,中共广东连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广东省委理论处...[详细]
赵吉祥 (1923—1952)莒南县址坊村人。1940年参军。194 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任连长。 在同年9月的辽沈战役和冬季的平津战役中,各立大功1次。1950年任营长, 10月赴朝作战。11月率全营夜行70公里,消灭李承晚部队1个营。战后, 三十八军为他记大功1次。翌年任团参谋长...[详细]
展征 (1923—1983)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孙化屯村人。1938年3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大队技术书记、-副官处队列科科员、总政治部锄奸部三科科员、延安联防军法处审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东北军区政...[详细]
张忠 (1923~1997) 原名王文意。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1943年后曾任冀东13军分区军政学校文化教员、教育干事、指导员。1949年后历任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华南军区《战斗员报》副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总攻的...[详细]
张一阳(1923~1941) 小名燧棠,生于民国12年(1923年),是张太雷烈士的儿子。出生于武进县南郊子和里3号(今区境内)。民国19年,母亲托人说情,免费进小学读书。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读完初中二年级。这年冬天,因生活无着,进协丰油坊当学徒。民国28年春,经组织帮助赴皖南参加新...[详细]
张万祥(1923—1976)原籍昌邑县南逄乡南马埠村。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曾3次荣立三等功。后在战斗中失去左臂和右手,成为一等残废军人。1948年复员,安置在昌城东隅村居住,由国家供养。回乡后,他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学会了用胳膊干活,还学会了用口衔笔写字。1951年,政府分给他一份土...[详细]
张世珠 (1923~1997) 笔名微山。江苏沛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历任青联主任,县长,江西景德镇市委青年团书记,贵州省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贵州《农民报》总,省文化局副局长,遵义县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委...[详细]
张良起(1923—2009),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控制论专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建国后,历任南京海军联合学校教员,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系主任、校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四届理事,自动化学报编委,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详细]
张海默 (1923~1968) 笔名海默。山东人。中共党员。1941、1944年先后就读于晋察冀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延安鲁艺戏剧系。历任热河胜利剧社创作组干部,冀察热辽鲁艺文学系教员,中南文工团创作部主任、中南文联创作组长,北京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剧。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详细]
张超(1923—1968)蓬莱县(今蓬莱市)张家窑村人。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蓬黄战区青年干事,黄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胶东南海区各救会副会长兼青救会主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详细]
于辛田 (1923~2013.6.27) 原名于锡璞,笔名高于等。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保定同仁中学肄业。1949年参加革命。历任甘肃省文联创作组副组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业务办公室副主任、《红旗手》部负责人,甘肃文联副秘书长、《甘肃文艺》副总,中国作协甘肃分会副主席,省作协名誉主席...[详细]
于淼(1923—1946)女。临淄县东关(今属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沂蒙地区工作团团长。1946年在沂蒙地区牺牲。 ...[详细]
殷子兴(1923—1984)费县殷家庄人。1951年参加导沭整沂工程建设,在施工中创造了“过顶夯”和“活把掌夯”“托底撒把”“三套环”等施工技术,提高了劳动工效。同年,他被评为华东劳动模范。 ...[详细]
杨星华(1923—1957)原名杨振寰,笔名黄三。平邑县前西崮村人。革命烈士。高小毕业后,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1938年5月去苏北参加抗日义勇队,6月转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音乐干事、戏剧组长、鲁中宣传大队副大队长、第八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二十六军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