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1922-2004),原名马书铭,笔名闫志吾、孔华联,延安 后成长起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山药蛋派”第二号作家。孝义居义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发表第一部作品《第一次侦察》,由此开始文学生涯。历任《晋绥大众报》记者、、主编,晋绥出版社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详细]
李再雯 (1922—1967)艺名小白玉霜。女。山东人。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河北省),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本名李桂珍,后改李慧敏) 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详细]
李云海 (1922—1977)阳谷县东辛庄人。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955年,带头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互助合作道路,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粮棉产量有较大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受到地、县领导机关的表彰。1...[详细]
李晓光 (1922—1967)原名李仁修, 曾用名李玉华。桓台县西沙沟河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任中共桓台县委书记,1948年任清河地委组织部长。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贸易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副局长。1958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文革”中遭破...[详细]
李文福(1922—1951)淄博市博山区税务街赵家后门人。1945年8月参军。是年冬,抢修汽车十几部,荣立三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荣立二等功。1947年1月抢修缴获国民党军队的90部汽车,再次立二等功。在莱芜战役中,连续5昼夜及时安全地完成了抢运弹药任务,又立二等功。1948年...[详细]
李微含 (1922~1985) 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9年入延安鲁迅师范学习,历任延安抗战剧团演员,延安边区教育厅文书,边区艺术学校教师,边区文协干部,中央印刷厂书籍校对科长,人民文工团创作员,北京市文艺处编审科长,北京市文联部长,《北京文艺》。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详细]
刘志霞(1922—1948)女。淄川县寨里镇西周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著名烈士。 1941年与罗村李玉信结婚。1945年6月,送丈夫参军。解放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村里的支前工作,带领群众做军鞋,碾军粮,支援前线。发动妇女放脚,剪辫子,参加识字班。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妇救会...[详细]
刘田源(1922—1970)莱芜县卧铺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38年入伍,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220部队师政委。1970年在大连牺牲。 ...[详细]
刘太东(1922—1975)肥城县(今肥城市)王庄孝堂峪村人。少时家贫仅读过两年小学。1939年任县儿童团团长。后到齐禹、平阴县工作,受到泰西地委的嘉奖。1946年后,历任平阴县四区区委书记、平阴县委社会部部长兼-局长。1949年4月任中共平阴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泰安县县长、中共泰安县...[详细]
刘庆亮(1922—1985)沂水县上窑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出身农民家庭。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直属侦察连当战士,参加了鲁南、淮海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侦察排排长。他数次深入敌后侦...[详细]
刘明鹄(1922—1967)苍山县椅子圈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山东临沂独立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赴朝参战,荣立战功1次。后任营长、团长、师政委等职。196 7年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详细]
刘康来(1922—1978)淄博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济南建筑公司工人、 公司党委副书记、 济南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等职。1957年在建筑公司工作时, 吸收先进技术,采用模型平排刮料法,提高工效2倍。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先进生产者大会。1958年、1966年两次获...[详细]
刘建平(1922—1984)原名刘蓬增。泰安县山口春阳沟(今属泰安市岱岳区)人。国防科工委第26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出身贫农家庭。1938年2月参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参谋、作战股长、科长、团参谋长、炮兵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鲁中地区参加“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详细]
刘长亮(1922—1941) 淄川县东庄(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0团团长。1941年牺牲于沂水县歪头崮。 ...[详细]
李守俭(1922—1965)利津县庄科东村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立三等功。1952年转业回村,组织11户贫农办起全村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曾任庄科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等职。1959年—1961年,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依靠集体力量...[详细]
林少宫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我国计量经济学奠基者之一,担任中国现代统计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生前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顾问、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林少宫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赴美留学,先就读于路易...[详细]
林凤诚(1922—1976)乳山县(今乳山市)人。革命烈士。20岁下学为农,在村中当民兵三年。1945年3月,报考了“胶东抗大”(解放战争时期改为建大) ,半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分配到滨北军分区独立一团一营三连任文化干事,后调该团三营八连任副指导员、指导员。1950年春,他所在的三十二军...[详细]
前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特区大紫荆勋贤、东泰集团各公司主席李东海2010年6月8日下午4点46分因癌病逝世,终年88岁。 李东海于1922年出生,为广东中山人,50年代从广州来到香港经商,52年创立东泰贸易公司经营贸易,进口家用电器及电子器材,其后大幅扩展业务。 李东海一生热心公益,尤其...[详细]
李长法(1922—1951)淄川县九区南韩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人。华东野战军一级人民英雄。童年时同祖母沿街乞讨,后当过矿工。1944年10月参加八路军, 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章丘阎马峪战斗中,在头部受重伤的情况下,两次爆破敌围墙,直至将敌全部歼灭。被评为二级战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