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新(1922~1952),今临湘市龙源乡人。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6月赴朝作战,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师四一九团一营一连三排。 1952年10月,随部驻守马良山南麓74号高地,与美、英、李(李承晚)联军驻守的22号高地相对峙,相隔300余米。11月25日凌晨,一...[详细]
赵亨德(1922~1947),平定城里人。“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游击队。民国27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太行独立支队副连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太行二分区司令部敌工干事、太行二分区侦察队副队长、太行二分区四十二团参谋长等职。民国33年,在太行区召开的...[详细]
赵冰岩(1922-1976)山西定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盂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部长,定襄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岳阳县委书记,湘潭地委书记,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中共湖南省委工业部部长、省委常委,湖南省副省长。...[详细]
张中流(1922.5~2001.5)女。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1936年就读于河北女师学院中师部,同年参加天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继续留在天津女同学会(即妇女救国会)中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醒狮报》、《冀中导报》,《冀鲁豫日报》通...[详细]
张树德(1922~1988年),山西省灵石县田家山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6年秋,入山西太谷铭贤中学读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初加入“牺盟会”。1938年5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张树德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先后任总务科指导员、速记室主...[详细]
张怀江(1922—1989),原名隆超,笔名陆草、槐岗、陆郎、江外江,乐清乐成镇人。自幼酷爱绘画,11岁即在上海《儿童世界》发表钢笔画《鹅》。后就读温州师范学校。1938年,从版画家野夫开始学习木刻,次年冬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学习。1943年,考入福建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次年转...[详细]
宇野宗佑(1922年8月27日-1998年5月19日),第75任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滋贺县守山市出身。为竹下登内阁的外务大臣。在竹下登因里库路特事件下台后,自民党本欲推举形象良好的-正义出任首相,但其再次拒绝(其1980年已经推辞了一次出任首相的机会)。无奈之下,1989年6月2日,中曾根...[详细]
覃一振(1922~1945) 又名覃寿岷,壮族,合山市北泗乡瀑泉村人。在浔梧玉师范学校读书时,就追求进步,宣传革命理论,抨击日本侵略者罪行。民国33年(1944年),日军入侵广西,耳闻目睹日军暴行,组织瀑泉村抗日自卫队。民国34年(1945年) 2月,覃率领自卫队10余人,在里兰的白山伏击日军...[详细]
严杰人(1922—1946),原名严爱邦,大桥乡长江村人。民国24年(1935年)秋,考入广西省立宾阳初级中学。爱好文学,组织“奋流文学研究会”,研讨文学问题,出版壁报。其创作多篇在当时《广西日报》副刊发表。28年(1939年)春,以会考成绩优良升广西省立桂林高中。是年冬,考取《广西日报》内勤记...[详细]
杨卫群,1922年生,辽宁海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学员、队长、干事、作战参谋,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区、纵队、兵团作战科科长。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任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一副校长。1958毕业于苏联红旗空军学院,...[详细]
杨维翰(1922~1950。2。10),热河省赤峰县第一区大窝村人。贫农出身。194j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随军南下,同年8月参加解放南丰战斗。 解放初,维翰任南丰县第6区(今洽村乡)区委副书记兼区小队指导员,主持全面工作。洽村地处偏远山区,加上国民党反动...[详细]
杨景兰(1922—1944)化名张晓峰,天津蓟县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7月冀东七县抗日大-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在刘继抗领导的蓟县抗日地方武装八区基干队二排六班任班长。1941年3月,在战斗中勇敢果断,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荣立三等功。同年5月再次受到表彰,提升为副排长,...[详细]
杨鼎骄(1922—1944年) ,永乐乡东阳村人。1937年在永乐乡中心校高小毕业,次年3月考人融县县立初级中学。在中共党员的教育影响下,他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在学校秘密参加“读书会”。1941年春毕业,次年春在永乐乡中心校任教,秘密参加中共党员卢起组织的“青年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同年夏加...[详细]
许晏骈(1922年-1992年),一说生于1926年。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吏鱼、孺洪等。高阳原为许姓郡望,许晏骈以此发表其所有的小说作品。浙江杭州人。 其父许宝璞为清秀才,壮年早逝,由母亲教养成人。抗战结束后,从事新闻工...[详细]
谢兆麟(1922—1957),广西贺县人。1944年至1947年在桂林师范学院读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帮助下,团结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建立新中国的斗争运动。1948年北上解放区,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广西解放后,历任中共梧州地委秘书科长、中...[详细]
谢以平(1922~1987),原名谢超体。生于贫农家庭,南宁市郊东南村人。少年读过私塾.1941年9月参加革命,1947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6年2月在南宁健中学校读=传。1937年, “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危机逼近广西,16岁的谢以平,与抗日爱国的同学们一道奔赴灌阳县编人广西学...[详细]
韦纯束,曾用名郑国,壮族,1922年3月8日生于寺村乡交趾村。曾就读于象县国民中学。 1938年冬, 参加广西学生军,投入抗日活动。1941年3月,在邕宁县江西乡老口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秋,在广西省第六期合作人员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平乐、修仁、 象县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详细]
王艳芬(1922—1948),女,又名翠兰,艺名夜明珠,孝义王家庄村人。 八九岁在村里玩耍时被人贩子拐卖,后被戏剧演员“老三儿生”孟珍卿收在门下学戏,专攻小旦。1938年,孟珍卿病逝,王艳芬出走搭班。她在汾阳县集星楼首场演出即名声大振,加之她有一双美丽传神的眼睛,被誉为“夜明珠”,成为当时戏...[详细]
汪润年(1922~1976),沅江县人。1935年随父逃难,迁居华容。1953年参加邮电工作,历任邮递员,邮政组、机要组组长。1954年,华容发生特大洪水,大部分地区桥梁冲毁、道路淹没,他涉水跑邮,准确无误地把邮件送到灾区人民手中。1958年,他提出“开辟华容至岳阳的逐日自行车邮路,让省报当日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