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楷(1922~1997)阜平人。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队(后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演员。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副社长,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1946年任冀晋剧社副社长,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3...[详细]
李寿江(1922~1941)又名李海水。安国西娄底村人。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他的父亲是村内早期的中共党员,受其父影响,少时即怀报国之心。1938年日军侵占安国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初,被选为村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队长。日军推行“强化治安”,境内公路如网,岗楼林立。为有力打击日军,李寿...[详细]
李佩先(1922~1963)望都许庄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任中共望都县一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42年7月任中共望都县、定唐县二、四区区委书记。1945年4月任中共定唐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定北县、望都县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9...[详细]
林文顺(1922-1949),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西坪村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四团十一连分队长,参加了第一次解放安溪县城等战斗,以及此后的反“清剿”斗争。1949年8月在西坪牛罩寨山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第96军杀害。...[详细]
林汝雄(1922-1947),别名林金英,福建省莆田县东峤镇珠江村人。受胞兄林汝楠(时为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人之一)的影响,于1945年初弃学离家参加闽中抗日游击纵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命到莆田开展地下工作,在北高、东峤、埭头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巩固发展基点村和联络点,组织进步青年参加游击队...[详细]
林秋桂(1922-1947),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今祥谦)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4旅70团干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1949年5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5师163团)干部。1947年8月随所在部队南渡黄河,参加了开辟...[详细]
林派杰(1922.2~1993.7),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今澄海区)溪南镇梅州村人。1938年在澄海南砂小学参加“青抗会”,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梅州村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后任澄海南砂村党支部书记;1945年2月至1949年3月先后担任中共澄海区委组织委员、中共...[详细]
林妹弟(1922-1951),福建省罗源县洪洋乡曹营村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林妹弟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详细]
林金荣(1922-1949),福建省南平县(今南平市延平区)洋后乡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组织秘密农会开展抗捐抗税抗丁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闽浙赣边区南顺瓯(南平、顺昌、建瓯)游击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1949年2月在洋后乡后坪村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保安四团逮捕,经受残酷折磨后...[详细]
林进福(1922-1947),福建省云霄县常山区(今常山农场)官洋村人。1922年6月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2月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南游击区乌山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游击战争。1947年8月,乌山游击队为解决食盐补给困难,袭击诏安县西张村盐田。林进福在与国民党盐...[详细]
林涧青(1922~2008)福建连江人。原名林孝楚。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连江县特别支部书记、桂林文化供应社,主编通俗刊物《新道理》、《青年生活》。 生平年表1922年1月22日出生在福建连江县(今归...[详细]
林拱震(1922-1946),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复兴街人。1922年4月出生,1938年入养正中学读初中、高中,积极参加学生-和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2月在养正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基层工作,恢复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曾任中共安海区...[详细]
李家才(1922—1990)),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在沙峪村抗日小学担任教师。同年冬日军大“扫荡“期间,李家才护养了4名伤员,被常山区委评为掩护伤员对敌斗争的模范党员。1942年1月至1944年2月,先后在张家峪子和野竹村任小学教师。1946年2月任依...[详细]
梁狄,原名梁柏炎,1922年12月出生于新昌县澄潭镇。1939年,考入清波中学(时迁校嵊县开元村)。1941年,共产党员俞元亮、钱章平在学生中举办齿轮读书会,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籍,讨论国家大事,学唱抗日歌曲,梁狄是读书会的积极分子,被选为学生会主席。1942年初,中学毕业后到嵊县开元中心小学任体...[详细]
解峰(1922~2004)易县东杜岗村人。1937年考入保定师范学校。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任易县双峰小学教员。1939年10月任易县第九区公所财政助理员,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至7月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战学院学习。后历任易县第八区区长、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县武装部组织股...[详细]
蒋在祥(1922—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夏场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在天京潜县潜北区任区中队基干队长,吴虾中心乡工作队员,潜北区武工队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1946年3月在丁家仗放哨时被敌 杀。拖市镇 天门市辖乡。1949年为潜江县第一区,...[详细]
江流同志1922年7月出生于山东栖霞,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9月,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并留校工作。“文革”期间,受到破孩,下放河南周口“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夏平反,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长,校委常委、教育长。198...[详细]
江锦钟(1922-1949),福建省古田县平湖乡人。1945年10月参加革命,时为闽浙赣边区南沙尤(南平、沙县、尤溪)游击队分队长,参加了创建南沙尤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5月,南沙尤游击队奉命前往闽清执行任务。同年6月完成任务后回撤途中与敌军遭遇,江锦钟率领少量战士掩护主力转移,弹尽后不幸...[详细]
胡为云(1922—1941),小名树生,湖北天门九真镇陆岭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少时读过私塾,长大后与堂侄胡克一道去青岛读中学,参加过-。抗战爆发后,从青岛回到武汉,投入保卫大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武汉沦陷后,他与胡克一起转入鄂西襄阳一带从事秘密工作,于1939年初加入党组织。同年冬受派回到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