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宪章,(1918.1.10-1996.1.31),石油工程学家。原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1941年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1941年开始参加玉门油田创业工作,参加和主持第一批油井的测井、钻井及开采,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人员。最早主持中国油田储...[详细]
宋军 --(1918~1993)作曲家。原名文焕,字华萼。雅瑶崑东谷岭村人。1938年在罗定中学(省八中)高中毕业后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经音乐家李凌介绍往国立福建音专学习,后回乡间小学任教。因参与爱国宣传遭当局通缉而往香港。在港与苏克主编《儿童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回北京,在中国音协主办的...[详细]
宋洪勋(1918~1986),今贾镇李榆林头人,祖辈均为勤恳忠厚的农民。少时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后被录用为小学教员,在张史村教书。后考入寿张第八乡师,1936年5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家乡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组建了中共李榆林头党支部。1938年2月,参加山东第六区抗日游...[详细]
沙晓鲁(1918~1969),女,回族,今冠城镇南街人。出身于贫民家庭,自幼读书,曾就读于临清第十一中学,在学生时代就在中共鲁西特委领导下做 工作。1937年,由表兄沙延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聊城政训处工作,后任鲁西北专署妇委常委、聊城妇女抗援会主任等职。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详细]
嵇汝运, 药物化学家 1918年4月24日生于上海松江。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国外留学期间研究神经系统药物化学,发现了一种比普鲁卡因的局部...[详细]
任志秋,男,京剧旦角。任志秋娶尚小云之女尚秀琴,尚秀琴未从艺。任志秋之女任二娟也工旦角,现在北京京剧院工作。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任曾加入谦和社,1942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初九)与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于莲仙等演出《探母回令》。1943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四)在张君秋、贯盛习主...[详细]
马廷骧(1918~1940),今万善乡马王段村人,出生于一个稍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2年冠县第一高小毕业后考入冠县师范讲习所。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曾和同学一起反对守旧的县教育当局。1933年毕业后,在高王段村当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详细]
林兰英,(女,1918.2.7-2003.3.4),半导体材料科学家。福建莆田人。1940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先后负责研制成我国第一根硅、锑化铟、砷化镓、磷化镓等单晶...[详细]
李力殷(1918.10~2010.06),男,山东省冠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务院办公厅原副主任,-部咨询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原副部长,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0...[详细]
李鹗鼎(1918.03.15-2001.12.30)水力发电工程专家。原籍天津市,出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原电力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电建设事业50多年,主持施工的水电站有狮子滩、三门峡、刘家峡、映秀湾、猫跳河等,解决了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复杂基础处理和大坝浇筑等。负责审查...[详细]
金默玉(1918.9.14—2014.5.26),本名爱新觉罗·显琦,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七女,川岛芳子胞妹,被称为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四岁时父母双亡,由三位异母姐姐抚养长大。新中国建国后,金默玉致力于教育事业和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曾与美术教育家马万里有过一段婚姻。...[详细]
胡腾霄(1918~1941),今东古城镇胡马园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6岁高小毕业后在村内任小学教员。1936年6月考入馆陶县师范讲习所,因翌年抗战爆发学校停办未及毕业。1938年6月参加馆陶县干部训练班,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任馆陶县第一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他深入农村讲演,动员广大青...[详细]
胡扶摇(1918——1982),原名福尧,,今浮山镇浮山村人。他在浮山中学读书时就投身革命。民国27年(1938年),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毅然参加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宣传干事、桐城县第二游击大队第八中队政治指导员、独立团政治处...[详细]
何炳林,高分子化学家 1918年8月24日生于广东番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南开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并曾兼任青岛大学校长等职。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早期研究领域为离子...[详细]
韩德馨(1918.9.6-2009.10.17)江苏省如皋县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3-194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195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参与了全国许多大型煤矿(区)的开发设计论证及重...[详细]
顾知微(1918年5月10日—2011年3月1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顾知微成长于父母双亡的贫寒家庭,但青少年时代所生活的梦幻般的田园环境却让他对大自然的美难以忘怀。依靠堂叔父的经济资助他读完小...[详细]
顾夏声(1918年5月6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 顾夏声于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辈多在教育界和工程界工作,对顾夏声影响较大。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时...[详细]
顾兰君(1918~1989),女,又名顾小蝉。江苏镇江人。30年代著名电影明星。 顾少年时期开始学艺,参加过话剧、歌舞活动,加入歌舞团,与姐姐顾梅君同台演出。民国20年(1931年)起进入影坛。她首次上银幕是在胡蝶主演的《姐妹花》中扮演小丫头。民国22年,与赵丹等人合演《上海24小时》...[详细]
关士聪,石油地质学家 1918年1月3日生于广东南海。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4月5日逝世。 曾任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高级顾问、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工作40余年,在区域普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