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迈先(1918年9月—1951年11月),朱自清先生的长子,小名九儿,阿九。他就是朱自清在《儿女》散文中提到的,让朱自清先生年纪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阿九自幼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朱迈先1918年9月出生在扬州,那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朱自清,只有21岁。 朱自清...[详细]
朱坚(1918-1942),女,原名朱淑云,乳名四姑娘,北营村人。民国14-20年(1925-1931),就读于本村女子学校时,受中-员王子茹老师影响,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民国26年(1937),日军入侵山西,朱坚随其三哥朱指南到五台山参加抗日工作。后任襄垣县妇救会主席及三分区妇女武装部长。后又...[详细]
朱冠友(1918~1939),祖籍济宁,后随其父逃荒到县城北街落户,一家人靠父亲开小饭馆维持生计。1933年,勉强读完高小后,考入包食宿的冠县师范讲习所。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常读进步书刊,经同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五岔路村任小学教师。1937年11月,参加省第六区政训处在冠县的抗日救亡...[详细]
周明镇(1918年11月9日—1996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南汇(现属上海)。古脊椎动物学家、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博物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周明镇出生于一个知...[详细]
郑君侠(1918~1990年)又名崇义、鑫。浙江嘉兴人。民国32年(1943年),执教上海南洋中学、西区小学。民国34年,任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六小学教导主任。同年8月,任市小教-务干事。次年4月,加入中共,旋任小教联理事兼总务部长。民国37年10月,赴苏北解放区,1949年7月回沪。历任新群中学教...[详细]
赵洪璋(1918.6.1-1994.2.7),育种学家。河南淇县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艺系。西北农学院教授。重视性状形成与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以精取胜的选择技术,选育出“碧蚂1号”、“碧蚂4号”、“6028”、“丰产3号”、“矮丰3号”、“西农85”等小麦优良品种,对...[详细]
张作梅(1918.10.4-1998.12.30),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广东兴宁人。194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49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工程研究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了国产钢种的性能与压力加工的关系,为解决国产钢种的加工工艺和性能提出了科学依据对重轨...[详细]
“一颗早殒的明星”。这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哀痛地对抗日烈士张智锦的评价。 张智锦是和县香泉人, 1918 年生, 1929 年人私塾读书, 1939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和全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40 年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 1942 年任中共江和全工委组织部长...[详细]
张效祥(1918年6月26日-2015年10月),男,浙江海宁人。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曾任总参第56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计算机顾问,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组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现任总参第5...[详细]
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1918年出生,1933年张学良下野出国考察,闾瑛、闾珣和闾玗也一同前往。在英国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的空袭,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1954年逝世,年仅37岁。 张闾珣,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从小聪明而又淘气,深得爷爷张作霖的喜欢。有一次,闾珣悄悄跟...[详细]
虞朝宗,1918-1943,宁国县仙霞乡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1939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0月,任虞家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翌年4月,担任宁东区委书记,他不辞劳苦,努力工作,拒绝国民党反对派的威胁利诱,坚决和穷苦大众站在一起。 1941年6月,宁东区委在杨山...[详细]
应崇福先生1918年6月15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40年在华中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南联大清华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连续三年取得了布朗留学奖学金,在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由于美国当局阻拦中国留学生回国,他到布朗大学丘尔教授的应用数学系金属物...[详细]
业治铮(1918年4月11日—2003年1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沉积学家、海洋地质学家、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业治铮生长在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童年时家庭生活维艰。193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抱着振兴祖国、寻找资源的热情,以优...[详细]
阳含熙,生态学家、林学家。1918年4月29日出生,江西南昌人。1939年获金陵大学森林学学士。1949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植物学院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森林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新中国生态...[详细]
严东生(1918年2月10日—2016年9月18日),出生于上海。无机化学家、材料科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严东生于1918年2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任京汉铁路局工...[详细]
邢帮典(1918~1989),今万善乡北田平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7月后,到区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游击队工作。1942年,任区游击队长。1943年后,历任鲁西北军分区敌工科干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纵留守处...[详细]
吴中伟(1918.7.20-2000.2.4)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专家。江苏省江阴市人。1940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泥、砼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砼研究室;研制成功我国最早的砼外加剂即引气剂,至今仍广泛应用;在国内最早提出碱-集...[详细]
吴传钧,(1918年4月2日—2009年3月13日),号任之。出生于江苏苏州。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吴传钧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当过法官和律师,还是著名书法家。母亲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家庭妇女。吴传...[详细]
王新华(1918—1983),女,小名新花,又名杏花,太湖县北中区玉珠畈王家老屋人。民国30年(1941)参加革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区医院护士、党小组长、干部干事,建国后历任副乡长、区(社)妇联主任、县政协委员。 民国31年(1942)在鄂皖边区大队部后方医院任护士时,部队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