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锐(1918—1941)女。 济南市人(祖籍章丘县)。革命烈士。出生于资本家家庭。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受祖父辛铸九诗文书法的影响,善绘画,工木刻。1934年曾在济南举办个人绘画和木刻作品展览。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详细]
邢野 (1918~2004) 天津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文学系。1949年起历任察哈尔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央文学研究所委员,中国作协外委会副主席,山西省文联作家,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作协顾问。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详细]
邢立斌 (1918~2010) 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临清县战委会宣传部长,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国文教员兼班主任,冀鲁豫文联编委会副主任、《平原》杂志副主编,贵州省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详细]
夏川 (1918~2005) 原名卢镇华、卢向晨,笔名白炎。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部干事,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党支部书记、编审股长,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干事、宣传股长、科长、部长及代理旅政治部主任...[详细]
武克仁 (1918~2003) 笔名茹冰、士虹。山西临猗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山西荣河县工委书记、晋南民先总队长,延安中央青委社文科科长,边区文协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齐齐哈尔市文协主任、中学校长,东北教育部社教处长,武汉中南区文化部戏改...[详细]
魏永堂(1918—1976)巨野县人。唢呐演奏艺人。14岁从师刘进雨、刘自新父子学习鼓吹乐。 能熟练演奏唢呐、 笛子、笙及部分打击乐器,掌握了许多曲目。1954年,参加山东省音乐工作组,后在省艺术馆、省歌舞团任唢呐独奏演员和教员,并从事民间鼓吹乐的整理工作。其演奏洗练洒脱,充满热情,多次参加省、...[详细]
王兆曾(1918—1943)化名王永庆,王兵山。章丘县普集乡祖营坞村人。他17岁高等小学毕业,随父亲来陵县。1939年10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来陵县开辟抗日根据地,他瞒着父兄参加革命队伍。194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陵县战地动员委员会锄奸部长,后兼任二、五区区长。1943年春...[详细]
王宇坤(1918—1943)又名于一。临朐县人。1935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回到家乡进行抗日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9月, 任中共临朐县第一届县委委员,12月调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八支队政治部工作。后到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39年5月任桓台县三区区委书记...[详细]
王佩珍(1918—1980)寿光县田柳乡刘家庄子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新中国建立后,历任长山县委书记、张周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张店区委书记、张周市委书记, 淄博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1963年3月任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1978年10月任淄博市政协副主席。1980年1月任淄博市人大常...[详细]
王培胜(1918—1982)莒县长岭镇洙流村人。1947年任村农救会长、党支部书记。 1955年在本乡率先建成初级农业社。之后大搞水利建设,带领全村建成1座60万立方米的小 (二) 型水库,使粮食亩产量由135公斤增至300公斤。1956年被授予“省农业劳模”称号。1958年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详细]
王良恩(1918—1973)潍城区马少野村人。1937年毕业于青岛市立中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参加泰安战役。1948年3月参加洛阳战役,同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率部一举歼灭黄维兵团之“老虎团”。1949年1月调任师政治...[详细]
王昆(1918—1948)又名冯日长。蓬莱县(今蓬莱市)北沟镇吕冯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四团团长。1948年4月,在潍县战役中牺牲。 ...[详细]
王建芝(1918—1982)利津县大苟村人。自幼务农,1947年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荣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复员回乡,任大苟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农业连年丰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65年11月,王建芝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2年去世。 ...[详细]
王洪川(1918—1979)长清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分区卫生处政委、组织科科长,豫皖苏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豫东、淮海、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以后,任军组织部部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处长。...[详细]
王光仁(1918—1948)沂源县大张庄乡南岩村人。1942年在村里当民兵,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带领38名民兵参军。1948年在解放郯城战役中带病参战,英勇牺牲。曾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详细]
王福五(1918—1944)又名王肃武。寿光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参加鲁西南工委抗日教导队。 1938年7月到中共冀鲁豫区党校学习,结业后留党校任总支副书记。同年冬,任冀南行署-科宣传股长。1939年任冀南行署交通处副处长、处长。1940年任清河县县长。1943年春任冀...[详细]
王大伟(1918—1946)威海卫人。1937年12月参加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先后任第一大队三中队政治助理员、 政治指导员、教导员。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党组织派他到陕北抗大总校学习。两年后回到胶东军区任北海独立团政治部主任。 从1942年到1945年8月,他率领部队转战胶...[详细]
王道全(1918—1972)寿光县丰顺王人。9岁上学,读书6年,因家境困难辍学。1937年12月,参加中共寿光县委领导的牛头镇起义,被编入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一大队七中队任班长。1938年4月,部队东去与第七支队会师,曾参加袭击昌邑柳疃敌据点的战斗。同年12月,部队向鲁中进军,王道全改任八支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