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拓(1918~1989年),原名丁永尊,民国7年(1918年)12月27日生于大桥镇墩兜村。民国12年,丁拓随父母前往北婆罗州沙捞越诗巫祖父处,就读于诗巫光华小学直至毕业。 民国17年,丁拓返归祖国,分别于福州、上海读完初、高中。民国24年赴日本,求学于东京法政大学政法系。在校期间,积极参...[详细]
邓岳,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邓岳同志是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区队长、队长、营长、分区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副大队长、副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军长、警备区司令员、沈阳...[详细]
邓仕俊(1918~1993) 四川省通江人。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兵团职顾问。民国21年(1932)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排长、师部书记、军总部作战参谋等职。参加了长征及川陕苏区各次反围剿和攻打宣汉、坚守万源战斗。抗日战争...[详细]
陈占彪(1918~1948) 陕西富平县曹村镇南堡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营长、指导员等职。随-战于华北、西北等战场,在山西大同关战斗中因战功显著荣受嘉奖,在陕北将台、沙家店、清平川等战役中,无不身临最前线指挥作战。1948年3日,在瓦子街战役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详细]
陈水俤(1918~1980年) 陈水俤,福州市台江区人,民国7年(1918年)生于城市贫民家庭。13岁,到一家小机器店当学徒。 民国22年,水俤进入闽江水运行业,在船上当机轮工。民国29年1月,闽江轮船公司成立后,他成为闽轮“绥远”号货轮的副机。水俤目睹国民党政府的没落与腐败,身受闽-司...[详细]
陈坤(1918~1949) 又名兆齐,龙驹寨城西傅家塬人。自幼铭记“位卑未敢忘报国”之师训,红军长征经过龙驹寨,陈坤即报名参加红军。然当红军开拔时,被瘸父拽回。民国二十六年(1937)入龙驹寨第二高等小学就读。其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9月,陈坤奉中共地下党的指示,...[详细]
陈贵芳(1918~1986年),又名陈牯老,化名练俊、叶新明,福建政和人,民国7年(1918年)生于东平镇高山村贫苦农家,父亲陈机水和四个叔叔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祖母和母亲也从事“地下”通讯联络。 民国22年5月,贵芳由共产党员杨则仕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8月,以凤池村为中心的建(瓯...[详细]
程世清(1918年4月——2008年4月),河南新县人,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详细]
陈邦兴(1918~1974年)别名阿龙。政和县天井乡人,贫农出身。 陈邦兴幼时家遭兵燹,随父流落他乡。7岁到建瓯替地主放鸭、放牛、放羊。民国23年(1934年),参加建瓯工农游击队。民国27年1月,调省委警卫队任队员,后历任班长、队长、指导员。同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12月,跟随...[详细]
曹珍 (1918.3-1990.7) 曹珍,呼兰石人城永平村人。自幼务农、扛活(长32)。1946年任村干部,1953年3月到县制砖厂任记录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任副厂长时,正值困难时期,产品滞销,工厂面临倒闭。为此,他跟班劳动,钻研业务,对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提高质量,渡过...[详细]
白守春(1918~1936) 女,汉族。清涧高杰村镇高杰村人。 高杰村“九姊妹”之一。陕北红军交通员。 1934年投身革命,35年加入共产党。经常乔装潜伏,传诵情报,肩扛背负,为红军运送弹药、布匹、食盐、医药,并动员爱人参加了革命工作。1936年6月15日,身已怀孕的守春在执行任务中,...[详细]
白成铭(1918~1991) 乳名顺天。老舍窠人,生于1918年9月,出身农家。1934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加入共产党。十年内战时期,任共青团清涧县委宣传部长、团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抗战时期,历任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长,绥东工委书记,绥蒙区党委组织部长,绥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七大代表。解放...[详细]
安东(1918—1966)男,四川南充阆中凉水乡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员、秘书,第二六五团政治处敌工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机要科机要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详细]
左治平(1918一1949),原名左济生、曾化名王峰、杨森。扬中县人,生于农民家庭。15岁去上海学“跑街”,因难忍尔虞我诈的商人习气,愤而回家。17岁考入无锡洛社师范,毕业后回扬中。民国27年(1938)夏,听说泰兴张公任部抗日,遂往投军,任排长。翌日副官令其造一张30余人的花名册领空饷,左不...[详细]
朱忠美(1918年~1940年) 又名朱书景,濮阳县鲁河乡朱南孟村人。于1931年到其父在濮阳县城东关开的小店中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1936年,因生计所迫辍学,参加青年进步组织和革命活动。于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始地下革命工作。次年仲春,赴地委(驻清丰梁庄)受训,期满后返乡组织抗日救国联...[详细]
朱惠萍 (1918—1947) 朱惠萍,女,原名朱桂新,新民乡人。朱童年学纺纱,参加田间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忠厚朴实的品德。1938年崇明沦陷后,日军在朱惠萍的家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她家仅有的几间房屋也被烧毁。日本侵略军的罪行,激起她强烈的民族仇恨。1939年秋,共产党领...[详细]
赵进(1918~1961年),原名翠荣,女,渑池县仁村乡槐圪塔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8岁起随父生活,在北京、开封等地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 赵进在小学、初中一年级时,学业成绩优良,博得父亲和老师宠爱,初中二年级开始看进步书刊,同时受到进步教师影响,逐渐认识到封建家庭的罪恶,产生了...[详细]
张勇(1918~1945),又名张士高,句容东昌张家村人。高小文化。日军侵占句容,他耳闻目睹百姓惨遭日军烧杀之苦,悲恨交集。1938年6月,参加洪天寿组织的地方抗日武装。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游击小组组长。并利用任两面派保长的合法身份,组织党员群众,为新四军传送情报,征...[详细]
张晓非(1918,12—1996,8) 又名张莹,女,黑龙江双城人。擅长绘画。早年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1938年学习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 任教于民族革命艺术学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历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东北美专、哈尔滨艺术学院副教授、副校长。作品有《识一千字》、《高坎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