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翼(1918~1938),字武宏,号倣恒,岐岭乡陈东村人。本县进士张超南次子,北京出生。17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弘达学校高中部,时值日本侵华日亟,国家民族危急于存亡的关头,平素立志报国,喜好谈兵击剑的若翼,当即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入学后刻苦训练,成绩卓异;与人相处则诚挚坦荡,轻财重义,因此...[详细]
张强 (1918~1949年) 张强,民国7年(1918年)6月生于贫农家庭,幼名秀锦,学名醒亚,洛阳镇石任村人。父母早殁,兄弟仨,强居幼,靠长辈抚养。年少时,初进私塾,继入新民小学。后因二哥被地方恶势力杀害,故随嫂迁居厦门鼓浪屿。 “九一八”事变后,张强适在厦门读书,由乡亲举荐参加...[详细]
张雷平(1918—1975)原名邵泽普。江苏省沛县人。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泰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城区区委书记,中共江都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共苏中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兼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台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和兴化独立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
张晋龄,1918年出生在河北省雄县西楼乡南辛立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只勉强读了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不但做农活,还挑担串乡做小买卖。在走街串乡时候,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党的关怀下,他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渐渐地对革命有了了解。 1938年...[详细]
余文涵,字复源,乳名学成,名润如,笔名惠波、大涛,1918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乡一个地主家庭。弟兄六人,余文涵居长。 余文涵儿时由母亲罗氏教识字,读小学时即显露出超常的天赋。在一个大雪冬夜,师生围炉烤火,校长问有何感想,余文涵沉吟片刻即抢先口诵四句:纷纷风雨雪花飞,弟子从师把火围,促...[详细]
叶向阳,原名叶宗淦,1918年8月出生于新昌县城。抗战爆发后,和俞元亮等热血青年组织成立抗日流动宣传队,活跃在城乡,被誉为“新昌四杰”。1938年3月,参加新昌县战时政工队,致力于抗日宣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去新昌县抗日自卫大队任中队政训员,开展对武装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 1939...[详细]
叶挺荃,小名阿通,字信芳,城坊区东街(今松城镇万贤街)人,民国7年(1918年)10月13日生,父嘉亨。民国22年,初中毕业,家贫辍学。 民国23年8月,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课余常到图书馆阅览进步书刊,激发爱国热情。民国26年7月毕业,就任中区小学教导主任兼级任教师。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积...[详细]
叶良运,1918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革命家庭。父母亲都是地下工作者。良好的家教和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这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1年初,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军队,对湘、鄂、赣边区的工农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卫家乡,年仅13岁的叶良运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详细]
叶建民(1918—1998)曾用名叶达初,1918年11月23日出生,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枣林村黄家大洼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建民任红25军75师224团司令部测绘员、见习参谋,红15军团75师224团司令部参谋。他参加第三、四、五次...[详细]
严克伦(1918—1988),原名丕作,字乐亭,本县监军镇封侯村人。1932年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7、8月间,与共产党员张起、王伯栋(在国民党驻永寿部队中任排长),秘密开展游击活动,因在驻军中搞5支步枪一事,被国民党察觉,进行查究。王伯栋-离开永寿,张起...[详细]
阳自碧,191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 1933年夏天,红四方面军来到阳自碧的家乡,同年8月参加红军,初在川陕省少年先锋队指挥部作识字排长,1934年春调到通江城区少先队大队部作文书,不久又调任游击队文书,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详细]
杨钟(1918~1940),原名行庚,笔名巨锋,出生于平利县三坪乡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进入平利县城,“沿门扫射”,“血肉横飞”。其父杨常青身负重伤谢世。杨钟幼时随祖父(塾师)读私塾。民国21年(1932)在县城亲戚于南山的资助下考入平利第一高等小学(今城小前身)。...[详细]
杨秀琼(1918~1982) 杨秀琼,女,广东东莞人。6岁起就在河里学游泳,10岁跟父亲杨柱南到香港读书。与姐姐杨秀珍、弟弟杨昌华常到体育会的游泳场游泳,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勤学苦练,很快成为甚有名气的泳坛明星。民国19年(1930)参加香港游泳公开赛,夺得50米、1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翌年...[详细]
杨弃(1918~1975)别名泳周。汉阴县人。 其祖父为清末秀才,家中薄有田产。 杨弃15岁时考入省立七中(安康中学),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众哲学》、《宇宙风》、《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思想逐渐倾向进步。高中时期,时值“七七事变”暴发,杨弃遂萌发投笔从戎,参军抗战的念头,并将这种念头付诸行动...[详细]
海军北海舰队原司令员。 杨力同志是江西省瑞金县象湖镇绵水村人。1931年参加江西瑞金县游击独立大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排长、师部特务员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大...[详细]
杨虎山(1918—1946) 又名虎群,洛南县三要乡人。 杨虎山出身贫寒,从小随父说书乞讨。10岁时,父亲去逝,杨去地主家干活。为不受欺辱,杨开始练功,平时两腿绑上十几斤重的沙袋负重锻炼,经过苦练,杨行走如飞,人称“草上飞”。杨虽未进过学堂,但在随父说书中,知道了不少侠客义士、英雄好汉的事迹...[详细]
杨广立(1918—1997),字泽普,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柴胡店村人。1918年出生于农民家庭,兄弟4人,他为长兄。 抗日战争时期 1936年春考入五所楼私立完全小学,他在学校几个共产党员教师的个别教育启发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成为学校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学生组织望湖村学生会和读书会,他...[详细]
许佑民,1918年4月12日生于河南省桐柏县南湖山下的毛集街。 1936年,许佑民以优异成绩,考入桐柏县中学。这期间,共产党的组织在桐柏发展迅速,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不断壮大。受其影响,许佑民在学校经常和同学们聚会,讨论政事,宣传进步思想,甚至秘密筹划-。后因走漏风声,许佑民被学校当局开除。临离...[详细]
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人。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不久便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到京山县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在京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4日在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