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伦(1918~2007)原名马致敬。定县(今定州)马阜才村人。1937年10月参加人民自卫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人民自卫军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八支队军医,第六团卫生队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二十三大队卫生队队长,第二十二团生处医务主任,副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详细]
马惠民(1918~1986)字恩昌。回族。定县(今定州)城内回民街人。马应龙眼药创制者马金标第十一代孙。1933年定县高小毕业后,继承祖业,研究马应龙眼药的制作。以其父多年经营的武汉为中心,管理包括长沙、衡阳、柳州等城市的马应龙眼药销售点。 马应龙眼药继1915年在北京农商部国货展览会上获奖...[详细]
吕再岳,又名吕亚成,1918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羽林街道藕岸村。1932年15岁时,便走上谋生之路,到上海美亚绸厂做工。1936年8月,参加沪西裕村、益友、宝华、天成、永丰五绸厂 。1937年1月,加入三区丝织业工会。同年4月,参加全市绸厂总 。“八·一三”抗战后,参加抗日救亡团,成为宣传队员。1...[详细]
吕型伟(1918~2012),我国著名教育家。新昌藕岸村(今属羽林街道)人,其父早逝,家庭困顿,刻苦攻读,1935年毕业于新昌中学,受“教育救国”口号影响,只身办学于东茗乡白岩村,招收学生81名,年龄参差,一身任数教。1937年,考取杭州师范学校公费生。杭州沦陷后,徒步行走四昼夜,到丽水省立联师...[详细]
罗青长(1918年9月4日—2014年4月15日),四川苍溪人。1932年秘密参加共青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在红军政治部门从事联络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总政治部干事;1937—1938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社会部情报训练班,任...[详细]
罗洛(1918-1980)湖北黄陂县人,民国27年(1938年)8月参加革命,民国31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昌抗敌演剧八队工作,继在桂林以小学教师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以后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历任专署文教处、县文教科督学、师范学校校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等职。解国后任中共镇江市...[详细]
鲁夫(1918-1947),原名张连亭,1918年生于山东省夏津县张营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丧母,靠伯父扶养成人。高小毕业后,考入县简易师范读书。"七七"事变后,积极投入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多次参加-、-、卧轨、-等活动,遭国民党政府通缉。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1940年到陕甘宁边区某区任民政助...[详细]
李作标(1918~1991)字景宝。海南澄迈县白莲乡(今白莲镇)罗驿村人。1941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当地乡村发动群众,收集民间0,支持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打击侵琼日军。1943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3年至1948年初,任中共澄迈县委经济部干事、第三区、第四区副区长、区长等职。1948年8...[详细]
李庄(1918~2006)徐水北上关人。1939年作为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当记者、。李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详细]
李志田(1918~1945)雄县李庄头村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弟兄4人,他排行老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个哥哥先后参加抗日斗争,壮烈牺牲。1939年,李志田参加雄县四区小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调到冀中十分区五十一大队手 班当侦察员,他经常化装在雄县、容城、霸县一带日伪占...[详细]
李泽(1918年—2013),山西省昔阳县人。1937年11月参加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南民先总队部民运部长、太南特委巡视团副组,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书记、林县县委书记、山西壶关县县委书记、太南特委敌工部长、汲县县委书记。1944年12月至1945年4月,在任汲淇县委书记期间...[详细]
李印生(1918~1948),防虏寨乡沟北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秋在瓦窑堡八路军某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部队转战华北抗日前线,任河北省唐县游击队支队长。解放战争中,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四纵队十一旅三十团参谋长。1948年10月,在河北省唐县西勃子车站执行侦察任务时,中弹牺牲...[详细]
李西恒(1918~2010)安新大北六村人。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团员、文艺科干事,陆军中学政治处宣教干事,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详细]
李先贤(1918—1994年),又名李建书,化名刘玉峰,河南省濮阳县人。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委书记、中共卫西、四县边工委书记。1940年底任冀鲁豫卫本工委书记时,到淇县霍街以行医为掩护开辟工作。发展中共党员12人,建立多处关系,争取了一些上层人物参加抗日统一战线...[详细]
刘秀珍(1918~1941)女。徐水龙化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四区抗日救国会主任,经常化装成普通妇女,机智地通过日军哨卡、炮楼,到敌占区进行抗日宣传,组织解放区妇女进识字班、做军鞋、送公粮。1941年12月,刘秀珍和区干部在村里开会,突然被日军包围,为掩护他人撤离,不幸被捕。日军...[详细]
刘谋儿(1918~1981),女,坊镇乡赵家村人,中共党员。当童养媳时,12岁就喂牲口。农业合作化后任生产队饲养员,爱畜如子,摸索出一套大槽喂畜技能,即:坚持“一干、二平、三碎”(圈干、圈平、土碎)、“四知”(知冷、知热、知饥、知饱)、“四净”(草净、料净、水净、槽净)、“三不”(缸不断新水、圈...[详细]
刘管乐(1918~1990)又名海水。安国南章村人。自幼酷爱音乐,16岁起习吹笛子,随班参加婚丧嫁娶演奏,成为安国一带著名民间艺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身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安国县委教育干事、宣传委员,赵县三区区委书记,藁城县委地下联络干事。1947年回原籍,...[详细]
刘昌(1918~2006)又名陈仲文。完县(今顺平)大恩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学和县立高级小学读书。在完县高小读书时,积极参加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组织的革命活动。1934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因参加驱逐校长萧汉三的 斗争,被校方开除。改名后考入保定第六中学。1936年曾组织该校抗日民主解放先锋队...[详细]
李平(1918~1999)原名李树泉。博野凤凰堡村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博野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工作员,河北民军政治部教育股股长,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学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十六团连政治指导员,延安八路军军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