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奇(1917—1999)曾用名李明武、李大同。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人。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文书,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二团特派员,三营总支书记、教导员,三四三旅政治部保卫股长、三旅直工处特派员,二三旅(郓北支队)政委兼郓北县委书记,基干三团政委,七纵六十团...[详细]
邹桐(1917~1993)曾用名邹德馨。定县(今定州)疙瘩头村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定(县)藁(城)无(极)中心县委参加交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介休军官教导三团连工作员、赵城县牺盟会中心区河东办事处秘书,太岳农救总会农委书记、组织部长,浮山县农会主任,太岳农会二分会主任...[详细]
邹屏(1917.8--2010.1)原名周泉森,河南省舞阳县(现舞钢市)枣林乡周湾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初担任共青团舞阳县委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舞阳县委书记。1934年5月任中共豫中中心县委委员、共青团豫中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春被国民党抓捕入狱,1937年11月出狱后任中...[详细]
宗怀德(1917.05~1997.06)圣名若瑟,田庄镇宗王村人,生于世代宗教家庭。 1930年入周村天主教小修道院,1937年升入济南耀汉神哲学院,1943年4月开始传教。 1947年任教于济南安墩修道院,1948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1949年调任周村教区代理主教,1958年4月24日...[详细]
朱智勇(1917~1999)原名朱长顺。安新端村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抗日游击军中队长,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独立一团特务连连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侦察连连长,第十八团司令部作战参谋,第三区队参谋长,第四区队参谋长,冀中军区第十三旅三十九团参...[详细]
祝永兴(1917—1995) 曾用名卢彦山,大悟黄站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直罗镇,榆林桥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参加“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详细]
周彬(1917—1987.8)曾用名周春华,天门干一镇人,1938年入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天门区委宣传委员,县委宣传部长,汉川县三中队指导员,中共天门县委书记(1939.9—1940.5)中共汉川县委书记,天沔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汉川县长,信立县副县长、县长,中原交通部人事科科长等职...[详细]
郑扬周(1917-1943),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莒溪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任新四军二支队三团战士、新四军驻龙岩办事处警卫员。1943年在龙岩适中被国民党杀害。适中镇 适中地处闽西南大门,毗邻漳平、永定、南...[详细]
郑高定(1917-1940),福建省福鼎县店下张屿前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教导团战士。1940年在安徽泾县反“清乡”作战中牺牲。...[详细]
赵守一(1917.2.16——1988.6.13)乳名汉阳,学名守义,1917年2月生,渭南县渭文乡(今临渭区田市镇)楼赵村人。1935年5月,投奔陕甘边根据地,在苏维埃政府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中共陇东特委宣传干事、延安《解放日报》、西北局宣传处处长...[详细]
赵抱一(1917—1990年),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1月参加工作,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45年4月任中共汲淇县县委书记,1947年3月,汲淇分县后,又任淇县县委书记,直到同年8月奉命南下。有淇工作期间,对巩因汲淇县根据地,扩大解放区,组织与发展人民武装...[详细]
张振宙(1917—1993)张振宙,1917年2月12日出生于渝水区南安乡皂江村,张峰先生之侄,退休前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嘉义分所技正。张振宙194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森林系,毕业后于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在初创的新喻县中任植物教师,1945年2月赴庐山植物园工作,1947年9月应台湾省林业...[详细]
张正铎(1917—1937),又名辉旭,4岁开始跟父亲认字。7岁读书。1929年加入童子团并任队长。1931年任霍山六乡(石家河)苏维埃秘书,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月,在红二十五军八十二师司令部任文书。1934年2月,任红二十五军军部参谋。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详细]
张雪舫(1917-1975),女,山东清平县人。幼年丧父,随伯父闯关东,定居哈尔滨。9岁拜河北梆子艺人孙金钟(艺名筱金种)为师,习青衣。12岁登台演出,艺名金香水,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一带演出,颇有声誉。她洁身自好,以“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演戏”为人生信条。1931年,东北沦陷,她不愿为...[详细]
张叔友(1917-1946),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学生时代参加抗日干救亡运动。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敌演剧队,为第六队演员。1941年2月,第六队在苏鲁战区为东北军各部演出时,因东北军第57军举行反对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的兵变,被全体关押。后在东北军将领的帮助下,由中共地下组织营救出狱。苏...[详细]
张大伦(1917-1949年),河南省卢氏县陶湾人(今属栾川县)。民国28年(1939年)6月,在卢氏县参加中国共产党,以营子联保主任的灰色身份,被派往营子从事建党工作,并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民国30年(1941年),豫西干部撤往延安,张大伦被留在卢氏,坚持地下工作。民国31年(1942年...[详细]
张士良(1917-1983),山西省襄垣县司马乡流渠村人。自幼上学,后迫于生计,进店当学徒。1941年秋在本乡小学任教,目击日军侵略暴行,投入抗日队伍。1943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襄垣县六区农会主席。 解放战争时,张士良随军南下。1952年,调至涡阳,任县委组织部长。1...[详细]
张瑞瑾(1917-1998),湖北巴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利专家。 193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194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水利专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水利实验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大...[详细]
张平,曾用名张长意(1917—1978),陶寺乡李庄村人。毕业于临汾省立第六中学,1936年中梁村任小学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日民族解放的行列,任县牺盟会宣传委员,在邓庄和八路军工作队一起搞抗日宣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临汾县中心区分委书记,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