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林,1916年6月出生于莱芜中茶业村。幼年家贫未上学。 1938年冬任本村自卫团通讯员。 1940年任村民兵队长。 他胆识过人,发明并制造石壳滚雷、吊雷、连环雷等十余种 ,多次带领民兵利用 伏击日伪军,并应邀到淄川、章丘、历城、泰安等地教授造雷、埋雷技术。家庭3次遭受日伪军掳掠焚...[详细]
林丁(1916—2000) 男,编导。福建省永定县人。原名守端,本从事学校教育,在浙江新昌中学教高初中语文,还教过美术音乐,爱好戏剧。1951年受文化馆委托,课余为回乡艺人姐妹班导演了《信陵公子》、《玉面狼》、《父子争先》等新编越剧,又为她们改编导演《皇帝与记女》参加地区会演。获奖后姐妹班奉命...[详细]
林彬(1916~1994),原名熊宗存,家庭出身贫农,金寨县斑竹园镇泰山村人。民国19 年(1930 年)4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以及黄安、商(城)洪(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后,先后...[详细]
李华封(1916~1985),生于霍邱众兴集一个小商家庭。民国19 年(1930 年)2 月参加了儿童团。同年参加少共,先后到河湾乡、杜家圩子、窦家楼等地任少共支部书记。红军取得苏家埠大捷后,李华封参加了红二十五军,不久调县政治保卫局工作,由少共转为中共党员。 是年,红二十五军北上攻正阳关,霍邱...[详细]
康烈功(1916~)金寨县双河镇人,中共党员。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员、红三十一军侦察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上党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十二旅三十四...[详细]
计琢成(1916~1967)庐江县小墩乡青龙山村人,中共党员。 早期加入“少共团”,后任十八工作团党支部书记、凤阳县委宣传部部长、丹东市总工会代秘书长;建国后任铁道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西南局经委三办主任、成都铁路局-、政委,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1967 年被-致死。 ...[详细]
金香凤 (1916—1987) 女,演员。浙江嵊县杨柳塘村人。1931年进嵊县黄泽越新舞台,拜在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门下,与王杏花、邢竹琴等同科习艺,先工旦后改生。出科后,曾与竺素娥、姚水娟等同台献艺,也曾被以袁雪芬为首的“四季春班”聘为客师。她身材修长,扮相俊美。嗓音响亮,唱腔流畅明快,...[详细]
金光华,1916年生,安徽省舒城县沙埂乡人。1929~1931年在武昌荆南中学、艺专读书。1932年4月在安庆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滁县抗日自卫军参谋、副司令。1941年,任新四军七师政治部科长。1949年,任江西省上饶专区建设科科长。1953年,任江西省...[详细]
计浩然(1916~1971年) 计浩然,原名煐,浙江嘉善人。在嘉善县初中肄业后,于民国22年(1933年)到上海绸厂包工头家当学徒。次年,在浙江省公路局汽车修造厂当技工。抗日战争爆发,赴第三战区后方勤务部第四游动汽车修理厂当技工。民国33年到上海中国造纸厂任机务管理...[详细]
佘积德(1916~1981),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苏维埃政府少先队指挥部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政治处宣传队长、组织科长等职,参加了保卫鄂豫皖革0据地的4 次反“围剿”斗争。民国...[详细]
江波(1916~)原名江维应,金寨县吴家店何家湾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读过3 年私塾。民国20 年(1931 年)加入少年先锋队,次年2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赤南县第三区游击大队当战士,同年12 月编为赤南县独立团任团部文书。 民国21 年10 月,红四方面-移后,江波被编入红二...[详细]
胡继庭(1916~1944),金寨县南庄畈人,出身于贫农家庭。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皖西北道委任道委书记郭述审的秘书。 民国23 年10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胡继庭继续留在皖西北道委工作,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民国24 年初,红二...[详细]
顾永田(1916—1940),大黄山乡西朱家村人。因家境贫寒,12岁时才在邻里资助下上学。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两次“跳级”,民国21年(1932年)考入铜山师范。 “一二九”-爆发后,铜山师范学生积极响应。顾永田与同学们一道--,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为更好地领导徐州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详细]
顾水深 (1916—1978) 男,鼓师。浙江省上虞梁湖古李巷人。幼入私塾5年,学习道教音乐,吹打弹唱件件皆能。尤其对绍剧和调腔的打击乐颇有研究,技法也很流畅。1940年进入上海,在太乙道院担任吹打道士。2年之后,转事越剧司鼓工作。40年代中期,为越剧演员施银花打鼓,曾在《方玉娘祭塔》一剧中伴...[详细]
桂绍忠(1916-2005)安徽省霍丘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73师团卫生所看护长、卫生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旅卫生处医务主任兼662团卫生队队长,太行军...[详细]
桂绍彬(1916~)六安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营部书记、九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宣传股股长、旅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十八...[详细]
关盛志(1916~)今六安市高皇乡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六安县河西农民-。民国2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5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详细]
高元钧(1916—1993),原名高金山,宁陵县张弓镇和庄人。幼年丧父,7岁跟随四哥卖唱乞讨。1930年,成为老艺人戚永立弟子。1946年参加江苏文化界进步人士组织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演出大会。1947年,赴上海参加了左翼作家们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反内战”的-演出活动,他所演...[详细]
方永乐(1916~1936),原名方永芦,今六安市石板冲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从外祖父读私塾,15 岁即辍学随父学泥塑。 民国18 年(1929 年),年仅14 岁,参加独山农民-。冬,由游击队编入工农红军三十三师。民国20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 年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