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扬奎(1916—1976),衢县樟潭乡沈家门村人。中共党员。 1949至1952年,在华埠撑民船。1953年起,余转衢州养路段华埠工区华埠汽车渡轮班任班长。1954年春,创造“缆索钟摆式过渡法”,不但解决了山区洪水期间汽车安全过渡问题,而且提高工效6倍多。华东行政委员会交通局和政务院交通部肯...[详细]
游好扬,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游好扬(1915~1991),吉埠镇大溪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警卫排副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详细]
伊兵(1916—1968) 男,戏剧理论家、戏曲作家。原名周纪纲,又名周丹虹,浙江省嵊县人。肄业于杭州安定中学,自幼爱好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剧团,从事救亡活动,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去浙南红军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受训,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服务团副团长。皖南事变脱险后...[详细]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详细]
严家安(1916~)金寨县双河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民国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电话队排长,红三十一军交通总站站长,交通队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电话队副指导员,作战参谋,冀南军区司令部通信科长、侦察科长,新四军十三旅作战...[详细]
许菊香 (1916—1995)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人。童年曾到上海吴淞第二永安纱厂做工。1931年1月,进嵊县后山镇白佛堂天蟾凤舞台科班学戏,师从生元(人称生元老生),工老生。1932年6月,随姚月明、范月楼、竺灵芝领衔的女班到上海,首演于永乐茶园。1935年1月至1937年12月,改演头肩...[详细]
徐炳荣(1916—1978),临泉县杨桥区人,文艺工作者。 徐炳荣出身贫穷农家,12岁入庙为和尚,后还俗,入戏班学戏艺,辗转于豫皖边区。徐炳荣天资聪颖,又能虚心苦学苦练,戏剧表演技艺不断长进。他唱的“沙河调”浑厚高亢,极受观众欢迎,“徐红脸”之名称著于皖西北、豫东南10多个县。《寇准背靴》(...[详细]
谢镗忠(1916-1989)赣县南塘镇大都村人,原武汉军区顾问。 谢镗忠同志是江西赣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俱乐部主任,营指导员,团政委,旅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第二政委,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群工部、文化部部长...[详细]
肖全夫(1916~)曾用名肖全福。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商城县少共区委组织部巡视员,红四方面军总部手 队排长、营通信参谋,-二局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指导员、大队长,第二分校...[详细]
肖前,原名肖锡尧,191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横路村。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学员、班长、排长、江西瑞金步兵学校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第四师十二团、陕北补充师连政治指导员,红...[详细]
吴宗先(1916~)今六安市独山镇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4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六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详细]
吴英诚(1916~1988)金寨县关庙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红军,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2 年由团转党。建国前曾任连长、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曾担任刘少奇在华东地区的安全警卫工作。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解放华中、华南战...[详细]
吴守一(1916~1968)名承恕,黟县碧阳镇横冈村人。民国29 年(1940 年)大学毕业,在重庆军政部电信机械厂技术研究室工作。民国34 年7 月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一年后回国,任中央广播电台总工程师。 建国后,吴守一任广西大学教授。1953 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 系...[详细]
万树荣(1916—1965),龙马潭区长安乡人。1961年起任长春公社前进11生产队长至病逝。上任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队耕地1117公顷,产粮31万公斤,平均亩产180多公斤、人均产粮250公斤,除去种子、饲料、提留,上交国家公粮统购后,人均实际分配口粮不足300斤。他教育群众苦熬不如苦干...[详细]
王松年(1916—2000),字愚山,号补斋,出生于距安顺城区三里远的王家庄一户书香之家。其父王盖群系清末秀才,以谦礼待人、施教育人为一方名士。故其自幼书理熏陶家风浸润,涵养其恭礼谦谨、宽厚仁德的儒雅之风,有乃父秉性。他深藏于书卷之中却“不甚留心书本,自幼就喜欢看图学画”(自传语)。渐次,学业有...[详细]
王任之(1916.1~1988.7)名广仁,字任之,歙县富堨人,新安王氏医学传人。民国29 年(1940 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民国24 年开始在歙行医。歙县解放初期,曾任竞新电灯公司、人民电影院和深渡米丘林中学董事长。1956年6 月调安徽省卫生厅,历任副厅长兼中医...[详细]
王奎先(1916~)霍邱孙岗人。民国19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连指导员、第七十师独立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抗大第一分校干部训练队队长、胶东支队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山东军区第五旅十...[详细]
汪家道(1916~1992)霍邱众兴乡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民国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 年随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曾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十九团团长,冀鲁豫军区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四十九师师长。194...[详细]
王海清(1916~1989)原名王华银,今六安市横塘岗人。民国2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学兵连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