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来,四川省阳平县黑水镇人,191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他少年时代,因生活所迫到处流浪。1938年至1942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青年抗日决死队,先后任战士,班长,事务长。1942年至1943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d3年至1954年在解放军营、团、师部工作。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谢天荣(1916~1968),清化三街人。幼年时在本街小学读书,后考入清化简易师范学校。日军强占东三省,全国人民无比愤慨。谢天荣和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同学一道上街-,反对日本侵略者。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同年12月,他与同学李秀山、于保航等人到山西参加八路军,在太南游击队政治部担...[详细]
谢景鸿(1916~1946),民国5年(1916年)生,上海市人。出生在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民国26年夏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被分配在津浦铁路徐州站任练习生。谢景鸿到徐州工作时正值日本侵略者扩大侵华战争,就地报名参加徐州第五战区抗日青年救国训练班,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民国27年初,加入中...[详细]
肖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又名肖以尊,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肖华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详细]
吴学连(1916~1947),响水县黄圩镇人。烈士。民国29年(1940年)秋,他带头参加乡民兵中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驻涟水、响水口的日伪军经常到云梯关一带“扫荡”,时任乡民兵中队长的吴学连,带领民兵,利用“青纱帐”(高粱、玉米田)和熟悉的地势,用土枪土炮,打击下乡骚扰的日伪军...[详细]
吴融锋(1916—1974)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九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红九军团第七团俱乐部主任、总支书记,红三十二军第二八0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详细]
王致勤,原籍山东省冠县万善屯村。1916年10月8日生,9岁入本村乡塾读书,12岁丧父。13岁时,被土匪绑架拘禁,后托人花800块银元赎回,从此家业荡尽,王致勤不得不辍学务农维持全家生活。 1940年2月,王致勤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馆陶县、永智县二区、冠县...[详细]
王元和(1916—1997)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宣传员,第十一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警卫营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详细]
王涌波(1916年~1950年) 原名王泽广,南乐县千口乡前林家村人。1933年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他积极参加由进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并从中吸取革命营养。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涌波回乡参加抗日救国十人团,协助团长郭献瑞等在韩张、福堪、千口一带发展组织,开展抗...[详细]
王乐天,字理泉,1916年5月18日生,河南省济源县邵原镇西街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年8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9岁读私塾,12岁入高小,20岁考入河南省学兵教育团,在开封学习军事。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新乡豫北师管区训练班学习游击战术,结业后回济源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6月...[详细]
王高峰(1916年~1946年) 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人。性刚强倔强,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 1938年春,王高峰参加四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王高峰任四区青年主任。1941年,王高峰任南乐县青年游击队队长。1942年4月,南乐县抗日武装大队在罗疃...[详细]
王传盛(1916~1947),武陟县楼下村人。14岁时赴山西平阳府一家饭店当学徒。1942年,在平阳参加了八路军。 1945年任武陟县-侦察员,经常活动于博爱寺湾一带,收集情报,不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敌人终日提心吊胆,多次悬赏捉拿他,而传盛并没有丝毫退缩,仍然神出鬼没地活跃在敌占区内,乘机袭...[详细]
王承寿(1916~1937年),字静林,亚桥乡小王庄人。幼年就读于涧北完小,14岁考人济源师范。在党继新、薛子中的启发指导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鲁迅等进步作家的大量著作,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1930年加人共青团。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薛发动原大寨起义时,他年龄尚小,且又在学校读书,...[详细]
唐华(1916~1981年) 唐华,别名志生,四团乡镇西村人。民国27年参加革命,历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四支队连长、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海防团一大队政委、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后为解放军海军淞沪基地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华东海军工程部第一建筑处政治处主任、浙建科研所副所长、杭州...[详细]
孙好勇(1916~1998.4),河南省长垣县人。省特一级宴会设计师。生于烹饪世家,其祖父孙可发清朝末年曾在汤阴县、信阳州、祥符县等地衙门管厨(厨师长)。将所得钱财创建开封花井街灶爷庙,被推选为大会首(见该庙碑文)。 1932年长垣大水灾,孙好勇来开封,第二年入梁园春饭庄学徒。他虽然身体瘦小...[详细]
师子和(1916~1994.10),生于风筝世家,风筝名师师名鼎之子。受家庭影响,十来岁便随父学习扎制风筝的手艺,善扎、善画,为师氏风筝世家的第二代传人,成为民国时期开封城内年轻一代扎制风筝的高手之一。开封解放后,以开设洗衣局为生。1958年进开封国际服装厂做烫熨工,因工作积极,多次被评为厂先进...[详细]
盛治华,(1916—2017)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洛溪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通信排长,军团司令部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营长,第三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晋察冀军政学校大队长...[详细]
任昌辉(1911~1989),值夏镇马埠村人。1911年6月19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到吉安城中山码头一家木匠铺学徒。1926年,父亲托本村木工师傅任起作带任昌辉到永阳一带农村做游匠。这一年本村成立中共南湖支部,任昌辉的大伯、堂婶秘密加入了党组织。在他们的影响下,1929年任昌辉主动报...[详细]
彭施鲁,原名王国梁,曾用名王鹏华,1916年生,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人。先后就读于焦作中学高中部和北平市西城弘达中学。1934年6月在焦作中学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历任军部秘书,政治指导员、团政委、留守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194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