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祥(1915~1989) ,横山县党岔乡韩家园子村人。出身贫苦,3岁患天花失明,6岁父殁。母子相依为命,沿门乞讨,上唇被人砍伤,投河自尽获救。8岁起给地主放驴、推磨,手被驴咬伤。 起祥9岁自制三弦弹唱,感动了艺人曹瞎子,赠予起祥三弦乐器一把。13岁母卖去瓜田,将120吊钱作为他的学费,拜...[详细]
覃桂(1915~1998年12月),新兴县车岗镇洞表村人。覃桂自小长于澳门。相继出任澳门中华总0常务会董、澳门“同善堂”值理、澳门乒乓球总会副理事长、澳门街坊福利会主席、澳门金业公会理事长、澳门戒烟保健会名誉会长、澳门“天宝珠宝金行”、“祥兴珠宝金行”、“祥兴行”、等商行的董事长职务。 19...[详细]
方国南 (1915-199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5年10月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勤务员、宣传员、文书,红三军团连指导员,红三军团补充...[详细]
杜屏 (1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915年2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受胞姐章蕴的影响,倾向进步。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总政治部-部干事兼俘管训练队队长、红军前敌...[详细]
杜光华 (1915-1947) 1915年出生于阆中市杜家岩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经长征到延安,后任红九军一团连长。1937年8月,任八路军——五师六八六团连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1944年,升任团长。1945年9月,率部横渡渤海,挺进...[详细]
陈子达(1915~1973年),本县五经富镇陈江村人。1934年,他进湖南省湘雅医学院攻读,1940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在南京中央医院任医师。1944年8月,陈子达赴印度留学,进热带病学院攻读,毕业后,经世界卫生组织考试,被送往美国士伦大学深造,194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该校称其成功的试验...[详细]
陈应新(1915-1945),今坑口镇塘村来坑崀人。出身贫苦,父母早亡,自幼跟随在南街开织帽店的兄长生活。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宁初级中学读完初中,便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在坑口碑角小学当教员。民国27年(1938)转到排沙镇三角村小学任校长。是年暑假,参加冯华(中大学生、共产党员)组织的“广宁文化...[详细]
陈能兴(1915—1994),新会县荷塘镇三丫村泰通里(今属蓬江区)人。在广州读书时投身抗日救国洪流,带领中学生到街头宣传抗日,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同盟”。民国26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肄业于广州襄勤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历任学抗会党组书记、 会党组书记、广州市青委委员、中共粤中区委...[详细]
陈凌霄,笔名俯拾,1915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历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上海暨南大学小组长,抗日青年团暨南大学书记,中共暨南大学支部书记,中共江苏省及上海市临委直属暨南小区(有四个大学二个学院)区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务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共...[详细]
陈洁(1915~1962 年),又名陈景渐,从化吕田莲麻村人。他于民国29 年(1940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组织委员、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特派员、指导员、乡组长、科长、区工委书记。民国38 年(1949 年)2 月,陈洁带工作队在吕田一带发动群众推翻国民党的保甲基层组织,...[详细]
程严,原名程荣贤,1915年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陡山河乡白沙关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程殿勋,是当地土地革命斗争中第一批入党的革命分子,母亲叶氏在程严15岁时病逝。因家庭贫困,程严只读了两年私塾,从小帮家里务农,养成吃苦耐劳的顽强品格。家乡的土地革命斗争,革命父亲的谆谆教导,使程严从小立下了为天下贫苦...[详细]
陈福(1915~1984) 商县人,贫苦农民出身。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他参加了土改运动,分到了房子和土地。1951年,在他的倡导下,联合本村27户农民组织了以换工形式的变工队,解决了缺劳户因劳少而贻误农时的矛盾。1952年2月,陈福参加了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详细]
陈凡 (1915~1997) 笔名周为。广东三水人。20世纪30年代曾任教师,1941年后历任桂林《大公报》记者、采访科副主任,柳州办事处主任,柳州驻广州特派员,广州办事处主任。1949年后任香港《大公报》、副主任、副总。广东省文联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详细]
蔡天心 (1915~1983) 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历任成都《新民报》副刊,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理论研究员,中共辽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教授,辽宁学院院长,《东北文艺》主编,东北文联秘书长,中国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副主席。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详细]
蔡黎,正名蔡盖耀(1915~1995),土名辉,南澳岛隆澳宫前村人,是村中革命烈士蔡盖清的族弟,因遭国民党通缉追捕而改名蔡黎。 蔡黎生在渔家,生活穷困,7岁读书,13岁辍学,给其时的艚船主当见习会计。蔡黎从小就受其族兄蔡盖清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在任县立师范学校学生会主席时,组织学生 国民党政...[详细]
蔡爱卿 (1915-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岳阳县(今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人,1915年1月29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由婶母抚养。读了两年私塾,因家境困难辍学。1930年6月,红三军团攻打岳州口他找红军坚决要求参军,被破例批准入伍,当了一...[详细]
安波 (1915~1965) 笔名显谛、牟生。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 1937年毕业于延安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历任鲁南费县师范教师,西北文协研究人员,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冀热辽文工团团长,冀热辽鲁迅文艺学院副院长、院长,东北文工团团长,东北鲁艺党委副书记、音乐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详细]
艾平,学名赖伦锦,参军时改名赖智山,红军长征中叫艾平。1915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西郊乡(今象湖镇)绵塘村的一个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穷,艾平少年时曾帮助父亲砍柴卖钱换米,摆小水果摊维持生计。10岁那年,他开始入维新学堂读书,后转到东关小学就读。他聪敏好学,成绩优良。 1929年1月14日...[详细]
邹元爔(1915年11月12日—1987年3月20日),出生于浙江平湖。冶金学家、材料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邹元爔出身于职员家庭。其父邹宏宾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博物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母亲知书达理,曾帮助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