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育民(1914~1982),原名钟希廷,化名李振、钟福祥,广东梅县官塘圩鹅峰乡人。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务农。1930年参加东江苏维埃武装队伍,同年苏区遭国民党 派破坏,投奔泰国兄长钟若潮。在泰国当过理发工人、小学教师、商店售货员、缝衣工人。1933年加入暹罗(泰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支部书记、区...[详细]
钟以彦(1914—1989) 乳名庆琼,曾用名楚卿,云梦隔蒲潭庙头村学堂湾人。6岁入村塾,17岁辍学回家务农。1939年1月,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应城抗日游击队。6月,钟以彦调任应城县抗战动员委员会会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30日晚,参加应抗攻打云梦县城的战斗。1940年,钟以彦受鄂中...[详细]
钟翔云(1914~1996)安国张家营村人。1938年参加冀中抗日人民军,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清苑县大队指导员、副教导员,保定市二区区长,高阳县委城工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保定市四区区长、财政局长、财委副主任、计委主任。1956年5月任保定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详细]
郑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郑庭祥,内蒙古自治区(原绥远省)凉城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详细]
郑梅欣(1914.01~1993.10),原名梅馨,化名宋伯钦、宋仁,民国3年(1914年)1月生于乐清县朴头。民国16年(1927年)9月至民国22年(1933年)7月,先后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初中部、浙江省立高级农科中学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回乐清大荆小学代课一学期。民国23年(1934年)上半...[详细]
郑佛前(1914-1936),福建省周宁县人。曾任闽东工农游击第11支队副支队长,闽东红军独立师周墩独立营副营长,配合营长凌福顺转战周宁、寿宁、建瓯、福安等地。1936年4月凌福顺牺牲后,郑佛前率领部队迅速转移闽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5月,因叛徒出卖在建瓯被敌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为掩护战...[详细]
张玉白(1914-1985),吉林省镇来县人。沦陷时期曾在神学院工作,宗教知识渊博。“九·三”抗战胜利后,积极依靠政府开展宗教活动。曾任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任委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落实宗教政策中,同市政府密切配合,把基督教的“地下”活动引到“地面”上来,使基督教活动在市内走上正常轨道。1...[详细]
张远达(1914-1985),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中共党员。著名数学家。曾任湖北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幼读私塾。1934年夏高中毕业。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交通受阻,转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借读,次年转为正式生。 ...[详细]
张益三(1914~1997)完县(今顺平)南街村人。1935年毕业于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十大队政治处宣传队长,第一军分区直属政治处宣传股长,二区队党总支书记,第一军分区后勤部政委,四旅教导队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详细]
张孝锦(1914-1948),福建省建瓯县迪口乡霞溪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时为闽浙赣边区南古瓯(南平、古田、建瓯)游击队霞溪贫农团团长,参加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斗争,参加了保卫闽淅赣边区省委机关的战斗。1948年9月在迪口村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四团逮捕,不久被敌残...[详细]
张式瑞(1914~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今城阳区城阳街道办事处小寨子村人。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评为即墨县农业劳动模范。1952年,获山东省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先后被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60年9月后,历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青岛市崂山郊区委员会副书记...[详细]
张石宝(1914-1939),福建省福鼎县管阳乡广化村人。入伍后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参加了闽东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战士。1939年随部东进江南,参加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在江苏反“清乡”作战中失踪。...[详细]
张若麟(1914~1999)女。清苑温仁村人。1934年9月考入河北医学院,后转贵阳医学院读书。1942年贵阳医学院毕业后,在贵州省医院任妇产科助理医师、医师、主治医师。1950年任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兼贵阳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1953年调河北医学院。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在河北医...[详细]
张青季(1914~2000)曾用名石青。蠡县蔺岗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蠡县中心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公开成立蠡县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创建武装抗日第一大队,编入冀中区吕正操部后,到冀中导报社任记者。1939年任冀中文艺教育工作者抗日救国...[详细]
张开基(1914~1985),原名张启宗,河北蠡县蔺岗村人。父亲是农民。张开基在叔父资助下,到天津私立觉民中学、河北省法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法律系。1936年,他参加进步学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与校内外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开基投笔从戎,入国民...[详细]
张家英(1914-1947),庐江白山镇人。少年读书,16岁当学徒、店员。民国19年受到革命思想熏陶,一心向往革命,靠近中共地方组织,为党送情报、贴标语,宣传群众支持革命。民国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和魏兆宇组建白石山抗日游击大队,任副大队长,民国29年3月改为巢湖游击队,任队长。民国28年任...[详细]
张还吾(1914—1999年),曾用名张光复、张震川,曲周县南里岳乡起镇村人。永年第十三中学毕业,1938年6月参加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曲周县战委会宣传部干事、锄奸部部长;曲周县二区(安寨区)、五区(香城固区,今属邱县)、六区(潘店区,今属威县枣园乡)区长;企之县三区区长、县...[详细]
张煌(1914-1945),名柏虹,字洪申,庐江县人。自幼家穷,父母摆小摊为生。他小学毕业后,就从父亲做生意。柏性格开朗,广结广交,乐于助人,爱打抱不平。民国29年(1940)2月的一天上午,他见一日军欺负一个买香烟的小孩,就前去相救,并把小孩送到了安全地带,自己被迫跑到无为县参加新四军,12月...[详细]
张宝(1914-1969),黑龙江海伦县人。幼年家贫,无力上学读书。他14岁进海伦县伦河镇海盛馆,随长兄张财学习面案技术。1930年出徒,在海盛馆作面案工人。1932年后,他先后在泰安镇(今依安县)万盛园、讷河县会英楼、嫩江县满蒙饭店、齐齐哈尔市恩记包子铺、富拉尔基齐江春作面案工人。他潜心钻研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