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松学(1913.10-1991.12),广东省蕉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开始,先后任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特派员,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中队长等职,活动于增(城)龙(门)从(化)边境。1947年春,奉命率领小分队联合龙门、增城等县小分队,袭击从化县驻石坑圩的韶溉乡公所及其所属的自卫小队...[详细]
丘崇昆(1913—1943),河源县城镇上城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自初中毕业后,见国家积弱,外患频仍,激起其爱国热情,决意弃文就武,投身革命。于民国19年(1930)考取广东燕塘军官学校,经过4年学习训练,随军见习1年后,被任为排长,民国25年(1936)提升为连长。 民国26年(1937)...[详细]
强自珍(1913~1984),偏桥乡西云阳村人。1932年,他在西安中山中学就学期间,在进步老师的熏陶下,树立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抗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不久,由于-,党的组织被国民党 当局所破坏。校方以“闹-”为由,又将他开除。他回到家乡后,在农村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详细]
彭济文(1913 ~ 1964),名辉善,瑞塔铺人。幼读诗书,先后到长沙青年学会补习学校、兑泽中学、建国中学学习。1933年8月入省督何健主办的教导总队学军事8个月。1934年回县任二区自卫队分队长。1935年2月,杀死二区区长,拥三十多人、二十余条 ,游弋于慈桑边境年余,因无出路,被慈利招安并...[详细]
徐罗秀香(1913~2001.10),女。罗秀香女士系泰国丰顺会馆永远名誉主席,已故侨领徐思华先生的夫人,在徐氏家族所创的基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徐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创设徐进华铝制厂,抗战胜利后创徐进华二厂,创立的鳄鱼标铝制品享誉东南亚各国,曾荣获泰王御赐皇徽勋章,1961年徐氏家族再创徐进华铝...[详细]
罗维之(1913~1983),原名镜清,热水镇人。“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罗响、张觉青、黄志猷等爱国青年在热水组织农会,开办农民夜校和抗日自卫队训练班,动员农民参加农会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罗于民国27年(1938)加人中国共产党,为本县首批党员之一。此后,罗公开职业是东华小学教师,在...[详细]
罗广荫(1913~1988),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罗萼初学医,尽得祖传治疗“脚气”之秘诀,医术驰誉南海县西樵一带。民国23年(1934)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在广州光复北路540号挂牌开业。1956年带头组建光复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任中医师、所长。1957年8月任健全联合诊...[详细]
罗宝萱(1913~1951),热水镇人。民国25年(1936)人广州中山大学读书,积极投入广州学生救亡运动,两次参加抗日大-,几遭毒手。 民国26年(1937)回乡参加罗响等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开办农民夜校,建立抗日自卫队,组织农会,并协助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和反夺佃斗争。 罗于民国2...[详细]
鲁歌 (1913~1988) 原名张肇科,笔名鲁戈。安徽当涂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40年后曾任湖南衡阳《开明日报》,广西、湖南等地中学教师,南开大学中文系教师,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研究员,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秘书、秘书科长,1949年后历任教育部、高教部秘书处处...[详细]
李作权(1913—2003),新会县荷塘镇恒美村(今属蓬江区)人,生于广州。浙江大学毕业后,留上海经商。民国37年(1948年)往香港接管家父产业,并与岳父合股经营维多利亚酒店,兼楼盘生意。20世纪60年代初,李作权曾任香港保良局主席。1964年8月,任香港新会荷塘同乡会理事长、监事长。李作权热...[详细]
刘宗信(1913~1949),镇安县西口区程家乡人,1947年参加革命,曾任郧西庙川农会主席。任职期间,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霸斗争。1948年转为解放军战士。1949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主力部队撤走,刘宗信因熟悉当地情况被留作地方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军主力撤走后,...[详细]
刘萧芜 (1913~2004) 北京人。中共党员。年轻时读过私塾。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团文美组长,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创作组长、政治指导员,晋察冀二分区冲锋剧社社长,延安教导旅红星剧社社长,解放军第6军宣传科科长、文工团团长、文化部部长,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文艺处长,新疆文...[详细]
刘世洪 (1913—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乡石源村人,1913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参加少年先锋队。15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瑞金彭杨步校学习...[详细]
刘大步(1913—1983),别名鸾生、鉴珏,乳名亚板,出身于书香门第,河源人。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前清秀才。父刘天才擅长书法,一堂兄爱好美术,他在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自幼爱好绘画,10岁开始阅读和临摹《芥子园画谱》及家藏书画。15岁时,他的作品已为乡人所喜爱。读中学时,在黄作良老师的指导下,他...[详细]
刘传璧(1913~1932) 字介璞,骆家坝乡骆镇村人,民国2年2月出生,7岁入私塾,15年(1926)复毕业于县立北后街高等小学,同年9月考入汉中共立中学。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媚外攘内,-之祸,迫在眉睫。汉中各校学生走上街头,--。传璧在 中积极参加陕南特委的 组织“...[详细]
李屯哲 (1913~1989) 原名李书堂,笔名舒群。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曾参加第三国际与上海左联。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秘书长,工厂党委书记,副厂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详细]
林英杰(1913~1950年),又名邦富、贻庠,笔名乡下人,本县东园镇玉湖村人。他出生于泰国,小时在曼谷培英小学读书。1927年,林英杰随父回乡,就读揭阳榕江中学。1928年春,转读福建厦门集美水产学校。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收藏共产党书刊被学校开除。以后,他到汕头益智学校任教,以教书职业...[详细]
林默涵 (1913~2008) 原名林烈,笔名雪邨。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1928年入福州高中师范科。1929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到上海任校对和资料员,1935年赴日本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到上海,曾任香港《生活日报》副刊,《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武汉《全民周刊...[详细]
林嗨清 (1913—199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3年7月生于平江县西江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了平江游击队。1930年6月参加工农红军第八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学校学员、班长、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