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萍(1913—1938)河南孟县人。鲁南中心县委书记。“七七”事变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秋到枣庄矿区工作,10月,任苏鲁豫皖特委宣传委员和鲁南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3月正式组建峄县人民抗日武装,5月下旬,“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正式成立,任总队政治委员,6月下旬,...[详细]
韩竹林(1913—1941)乐陵市花园乡韩家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动委会主任、区长、河北省东吴县 (东光和吴桥两县合并时名称)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1941年牺牲于东吴县。...[详细]
韩燕如 (1913~2003)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首届文学研究班。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从事抗日宣传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宣传-罪名判刑,1936年刑满出狱。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雁北晋西北从事抗日工作,任右玉牺盟特派员。19...[详细]
韩明柱(1913—1938)原名张征。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中央派往山东,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副指挥、鲁东游击队副总指挥。1938年11月在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 ...[详细]
韩冰野 (1913~2004) 笔名林火、流焚。辽宁义县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北平东北大学。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抗大学员,抗战文艺工作团团员,《新华日报》特派员、通联部长,华北新华书店总,中共双河县县委书记,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大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开始发表...[详细]
顾学颉 (1913~1999.9.26) 笔名肇仓。湖北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3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50年又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1939年后历任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部、编译所高级,国家...[详细]
郭猛(1913~1941),原名光昭。江西省吉水县富滩乡人。烈士。民国18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工农红军十七师红五团三连指导员。民国22年,在永新县石灰桥战斗中左臂负伤致残,转青原山红色总医院休养,后任医院政委兼党总支书记。苏区被敌占领后,他带领100多名伤员转入九龙山,任湘...[详细]
管大同(1913—1981)原名管重华。潍县高里村人。1935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任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此后历任山东第六游击区三十一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平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平原纵队司令员,山东省纵队第六支队副司令员,鲁西行政公署教育处...[详细]
龚依群 (1913~2007) 原名龚亦群。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延安陕北公学。曾任延安鲁艺、延安大学党政领导干部,中原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1949年后历任东北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及河南社会科学院党政领导干部,教授。延安市参议员,长春市文联常委,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详细]
葛一虹 (1913~2005) 笔名黄芜茵。上海嘉定人。中共党员。1933年参加左翼戏剧联盟及剧作家协会,历任《新演剧》杂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戏剧家协会监事,皖南事变后赴香港任中苏文化协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苏文化》杂志文艺栏目主编。1949年后历任《戏剧报》编委,《戏剧论丛》...[详细]
高明宇 (1913—1985)又名高思月。梁山县寿张集张集村人。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鲁西自卫团教导大队中队长。1939年调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1940年被中共山东分局派往泰西地区纠正“肃托”中的冤假错案。后任中共鲁西区党委敌工部副部长,鲁西行署-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详细]
傅乐焕(1913—1966)聊城人。辽金史学家。青少年时曾在济南读书,因父丧而一度辍学。1930年冬,得堂叔傅斯年之助,到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充任书记员。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后应聘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1942年发表《辽代...[详细]
傅敦吾 (1913—1978)博兴县傅家桥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任博兴县委宣传委员。1944年任历城县委书记。1945年12月后,任鲁中军区后勤部政委、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年10月,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62年8月,任济南军区后勤部...[详细]
冯亦代 (1913~2005) 笔名楼风、冯之安等。浙江杭州人。民盟成员。毕业于沪江大学。历任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务理事、上海分会负责人,民盟上海市委负责人,民盟中央干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详细]
方殷 (1913~1982) 笔名芳茵。河北雄县人。民进成员。1935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1932年在北平参加反帝大同盟、共青团、左联,历任《少年先锋》、《科学新闻》、《诗歌》杂志,南京《金陵日报》特约记者,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教师,延安鲁艺音乐系学员,重庆全民通讯社记者、,重庆中华全国文...[详细]
樊诚(1913—1947)郓城县芦庄科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了由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领导的鲁西抗日自卫团(又称窝窝队),从事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工作。 1939年3月,参加了著名的樊坝战斗。之后到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工作,先后任宣传干事、政治指导员。1941年至1942年,他所在...[详细]
丁洪泽 (1913—1945)字润生。无棣县小马家村人。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任商河县首任县委书记。1938年9月,任庆云县委书记。1939年初任沧县县长。 1943年8月,任商惠县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1944年10月,任商惠济三边县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1945年2月2...[详细]
戴克林(1913—1990)原名戴道驹。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枝戴家塘村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先队大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团宣传队队长,第二十七师卫生队队长,第八十团连政治指...[详细]
陈振麓(1913—1939)平阴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济南一中、聊城省立二中、北师大附中、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等校。1933年奔赴察北地区,参加了冯玉祥和吉鸿昌将军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4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大学区队。 同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后任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