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珠江(1913~1983年)原名孙毓水,出生于梅山镇梅东村。1927年秋考入崖县中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农运活动,假期回家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发表后,共产党员陈英才回崖城恢复党组织活动,孙珠江经陈英才和黎茂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崖城、保港、梅山一...[详细]
石振华(1913~1979)完县(今顺平)西柏山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直属队指导员、党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外贸公司秦皇岛分公司副经理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详细]
盛华,1913年生,江苏仪征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在开封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求学,1935年留学日本仙台帝国大学。曾任新四军军部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苏中三分区敌工科长,三地委敌工部长、城工部长,一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华中野战军俘虏军官管理处处长,苏中区党委联络部...[详细]
秦武山(1913~191),原名刘百成,独店乡秦城村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红军。1933年至1937年任陕甘苏区特委委员、书记及红一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地方部群众科科长、八路军一二九师 部部长。1941年至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盐务局副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区政治部 部部长、...[详细]
秦和珍(1913-1996),又名秦令璞,字玉轩,金乡县鱼山镇秦庄村人。1933年7月,经乔上涵、张开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金乡县工作委员会(简称金乡县工委)建立,秦和珍任工委委员。1938年5月,日军侵占金乡县城,秦和珍、耿荆山、翟子超、袁汝哲、杨绪明、周冠五等人重新...[详细]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详细]
马叔乾(1913~1986)完县(今顺平)南陈侯村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完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任总务部秘书、组织部长。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完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唐县政府秘书、阜平县县长。1944年到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后赴延安中...[详细]
马善修(1913~1932)唐县马庄村人。幼年酷爱读书,有正义感。中学毕业后于1930年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二师”),编入第十四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二师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32年4月,国民政府当局为破坏二师学生的革命活动,宣布提前放假。他回到家乡仍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详细]
吕仲华(1913.11~1998.10)男,李沧区郑庄人,毕业于李村师范。1937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受组织委派到青岛做重建青岛市委的准备工作。曾任胶东军区党校军事教员、五支队敌工科负责人、特务营干部教员、东海军分区政治部巡视组组长、西海地委土改队队员等职。解放...[详细]
吕平(1913.04~1977.10),原名昌鼎,化名林星,男,汉族,民国2年(1913年)4月生于玉环县南大岙乡(今属玉城街道)。民国22年(1933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民国23年(1934年),在上海参加国民党军,被编入第七十九师补充团,安排在后方医院工作。民国24年(1935...[详细]
鲁宝淇(1913-1943) 曾用名鲁波,1913年8月出生于泰安城升平街一个富裕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宝琦等又带领60余人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9年调山东纵队政治部任审讯科长。1943年10月由于坏人告密,当夜在卧龙峪被泰安伪县大队包围。突围中,鲁宝琦身中两 ,伤势严...[详细]
李琢之(1913~1974)曾用名李宝璋。定县(今定州)西柴里村人。早年就读于北平(今北京)朝阳大学。1937年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行政公署科员、科长,河间县县长,清苑县县长,第七、第八专员公署工商局长,华北对外贸易管理局处长、局长,中国对外贸易代表团团长,驻...[详细]
李之琏(1913~2006)蠡县七器村人。1926年秋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高中部。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被选为“左联”北平(今北京)分盟委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从事地下活...[详细]
李昭秀(1913-1944),又名李秀、李微光、李守诚,化名陈秀,福建省晋江县池店镇池店村人。1928年在南熏小学读书时,受革命思想熏陶。193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1932年7月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1934年4月任中共惠安特支宣传部部长,在惠北...[详细]
李秀其(1913-1947),福建省建瓯县川石乡后洋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为闽北苏区基层工作人员,参加了闽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李秀其留在苏区开展抗日斗争活动。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残酷“清剿”闽北抗日武装、镇压人民的抗日活动,李秀其受命分...[详细]
李五喜(1913—1985),字清玉,东赵乡李托村人,皮影戏演唱艺人,人称“桃园红”。 他少时酷爱影戏,几欲投师学艺,但其父因家贫极力反对。李五喜并不死心,只要听说哪里有皮影戏,不论远近,都赶去观看。他最喜爱名艺人赵天命的演唱,常在台下默记学习,甚至干活、走路时也揣摩哼唱.1941年的一天晚...[详细]
李文思(1913—1941年),昌江县耐村人。是中共耐村党支部创建者。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进私塾念书,勤奋好学,爱好书法,常帮村里人写对联。1938年春,在陶世民的引导下,李文思等10名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耐村党支部,李文思担任党支部书记。下半年,遵照诗北区委的指示,由李文思、...[详细]
刘颖(1913--1984),教授。山东禹城人。1935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4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四川铭贤学院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武汉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工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详细]
刘亦珂(1913~1939)原名刘常和。安新北冯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任(丘)高(阳)安(新)中心县委委员,参与领导北冯、同口、三义等7个村庄500多农民为解决缺粮大闹县衙的斗争,并取得胜利。1935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被派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在上海被捕入狱,因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