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庭修,女,1912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今益都)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贾星垣(同盟会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因参加辛亥革命被通缉;后经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母亲刘风格,小学教师,为人善良,有激进的民主革命思想,经常订阅妇女杂志,赞成自由、平等、博爱。五卅惨案时,贾星垣夫妇宣传反帝爱国思...[详细]
贾世贵,1912年冬天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今莱阳市)万第镇贾家庄的一个农民家庭。贾世贵全家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在地租和捐税的盘剥下,日子过得很艰难。20世纪30年代,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莱阳一带陷入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境地。贾世贵的父亲眼看全家活不下去了,遂决定带着妻子、儿女去黑龙江东南老爷岭...[详细]
姜椿芳 (1912~1987) 笔名林陵、贺青等。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哈尔滨《大北画刊》,上海《时代》杂志主编,时代出版社负责人,上海《时代日报》总。1949年后历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戏剧室主任,中央宣传部斯大林翻译室主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大百...[详细]
一、离家求学 投身革命 胡有猷,又名献华,1912年农历9月1日出生在贵州省凤冈县城,父亲胡怀宗,做黄丝、食盐生意,家境较裕。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5月21日,凤冈县城遭受洪灾,史称“癸酉大水”,父亲不幸被淹死。此后母亲何氏操持家务,但家境日渐萧条,再加之当时匪首袁绵文驻兵县城,四处...[详细]
胡乃超,原名李树馨,又名李铁英,1912年出生在吉林省德惠县郭家镇李家屯一个殷实富足的家庭。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钢铁般的英雄,以便“拯斯民于水火,拯国家于危难”。胡乃超幼年在家乡上私塾,后又读完小学、初中。。在省立高中读书期间,胡乃超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领袖。他组织学生发传单、贴标语、-、-...[详细]
花喜露,字灵莎,曾用笔名田贲、黑田贲夫、山川草草、王赡,1912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生于辽宁省盖县熊岳城南孤家子村一个贫苦的满族农民家里。母亲是位朴实勤劳而又刚强的农家妇女,这对花喜露形成刚毅耿直的性格、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 花喜露自幼聪明伶俐,刻苦读书,画得一手好画,村里人无...[详细]
黄华杰(1912~1941),斗门大濠涌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10月生于家乡,翌年随父母赴美国三藩市,少年时代在美国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激于民族义愤,投考美洲中华航空学校机械科。民国28年(1939年)毕业,参加“美洲华侨回国服务团”归国,经香港辗转至昆明,在昆明机场任空军机械佐。他工作...[详细]
何万杰 (1912-1966) ,三溪镇人。出身贫苦,仅读过半年私塾。11岁学戏,后成为乐昌花鼓戏师傅,擅长扮丑角、彩旦。19 岁时已名扬粤湘边境一带,29 岁时曾到湖南的宜章、临武等地传艺授徒。 解放后,何万杰继续从事花鼓戏艺术,历任粤北民间艺术团、乐昌民间艺术团、乐昌花鼓戏团师傅、导演、...[详细]
何能彬 (1912—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人,1912年3月出生。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后由地方游击队转为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八团班长,...[详细]
韩钧(1912~1949年),原名永清,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4年(1925年)考入洛阳第四高级师范学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阅读马克思理论著作,组织起“社会科学研究会”,积极参加“反军阀”、“要民主”的群众运动。毕业前夕,被学校当局以“参加 ”的罪名开除学籍。 民国20年(1931年),...[详细]
高永祥,又名吉祥,1912年出生于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贫使他无钱上学,从小便放牛、放羊、砍柴、割草。倔强的高永祥从心底里就不服穷,他看地主驮走他家的粮食心里十分仇恨。 1926年,在成衣店学徒三年的高永祥,自己准备另立店铺,独立经营干一番事业,却被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队抓了壮...[详细]
高农斧 新四军第3师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委员 高农斧(1912-1944),陕西绥德人。地主家庭出身。1924年,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李子洲等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毅然辍学返...[详细]
冯广(1912~1929),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自幼父母病故,在香港与大哥冯新相依为命,后来到一家小工厂做工。 民国14年(1925)6月,省港大-爆发,冯广回到广州。民国15年4月,参加劳动童子团,先后被选为副团长兼宣传部长、总团候补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共青团。不...[详细]
方强 (1912-201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海军副司令员,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1年1月26日出生于平江县长寿街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925年加入工会,1926年9月加入共青团,任工人纠察队区队长。1927年9月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7月参加红...[详细]
邓逸凡(1912—2004年),原名福坤,学名国雄,兴宁水口小峰村人。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高级将领。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一纵一支队文书、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等,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详细]
邓良汉,于1912年9月9日出生在太平镇老黄塘一个贫农家庭。1934年到观下水读私塾,同年7月在返家途中,被土匪绑架0,经家中想方设法借来800余元才得赎身回家,从此便失学了。以后在本村和江湍田心村当启蒙老师。 邓良汉同志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对人和蔼,有正义感,因而在乡村有一定威望。1939...[详细]
崔强(1912~1980),广东南海县人。13岁在佛山叶吉旦店当学徒。16岁开始进入饮食业学艺,曾在香港镇海楼当学徒。民国21年(1932) 在香港延香茶楼当服务员,后随崔焰师傅学艺,研习点心制作技术,不久便能独立操作。翌年在广州西濠饭店(六国饭店)当点心师。民国26~32年间,先后在澳门中央酒...[详细]
陈士炯(1912~1985年),字凝丹,又号劲草,自称“丹翁”,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六日生于佛山南村乡白花社(现祖庙街道)一个贫农家庭。自幼喜欢画画,但因家境清贫,买不起练习作画的纸张,他就在地上画。民国16年(1927年)考入高剑父在佛山创办的美术学校,翌年转入广州民间画馆,得到高剑父、...[详细]
陈江天(1912—1993),又名举君,五华县转水镇三塘村人。 童年曾念过几年古书。后就读五华县立二中。抗战前在三塘村官桥学校任教,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和中共“六大”党章,受到启发,追求进步,一度曾想去陕北找党,特致函求助印尼经商的曾庆崇同学解决旅费,得到及时汇来120元白银予以支持。1938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