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梅(1912-1938),福建省福鼎县点头镇龙田村人。入伍后任鼎泰(福鼎、泰顺)红军游击队战士、班长,红军挺进师排长,参加了闽淅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三营排长。1938年在皖南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详细]
史九职(1912-1963) 籍贯山东省梁山县。1947年在豫鲁苏雪商毫县政府任县委委员、秘书、公安局长等职,1948年到豫皖苏党校受训,后又到开封市三、七公安分局任局长、1950年在开封公安警校任教务主任,1952年直到1963年在河南省公安厅任科长等职,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八日病故。 来...[详细]
沈水笔(1912-1949),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乡炙坑村人。1934年参革命,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战士,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苏区失败后隐蔽在山区坚持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游击队恢复游击战争,参加了安永德漳(安溪、永春、德化、漳平)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详细]
沙季同(1912-1943)又名沙文度,字季同,化名陈正煦。由于从小受到几位兄长革命思想的熏陶,自幼就在家乡参加革命斗争。 1927年参加共青团,积极参加卓兰芳、沙文汉领导的奉化暴-动。暴-动失败后,在滨海区农会工作时被本乡匪徒抓去,敌人曾扬言将其装入麻袋,投入深渊。但沙季同与其母陈龄不为所...[详细]
荣高棠(1912-2006.11.15),原名荣千祥,河北省霸县人,新中国体育战线杰出的老领导人。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参加革命工作,从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青年团中央-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详细]
邱协露(1912-1949),福建省福州市亭江乡亭头白眉村人。1912年6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革命活动,为闽淅赣边区城市工作部东岭游击队组长,参加了连罗林(连江、罗源、林森即闽侯)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7月在亭江与国民党军保安团的战斗中牺...[详细]
邱国元(1912-1938),又名立生,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4月起历任太平区苏维埃政府赤卫营战士、班长、排长、连长。1932年4月任闽西红军第一团团长,率太平区赤卫大队参加了红军攻克漳州的战役。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率部编入福建军区独立八师第四团,参加了中...[详细]
钱允中(1912~1988)雄县人。1933年就读于河北医学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贵阳医学院学习,1941年毕业。历任贵州省立医院住院处医师、贵阳医学院病理学助教、内科代理主任、副教授。1950年出任贵州卫校附属医院院长。1953年该院更名为贵州省干部医院,1957年再更名为贵州省人民医院。“...[详细]
彭瑞珍(1912—1936),又名瑞均。河南商城人。一九一二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三○年参加红军。历任通信员、通信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一九三五年五月,参加长征。九月,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六年十月,任红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同年十一月,在甘肃环县萌城战斗中牺...[详细]
裴棋兴(1912-1948),福建省建瓯县迪口乡霞溪村人。1947年8月参加革命,时为闽浙赣边区南古瓯(南平、古田、建瓯)游击根据地霞溪贫农团班长,参加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参加了保卫闽淅赣边区省委机关的战斗。1948年9月,裴棋兴受命前往游击队驻地传送情报,途经霞溪村水尾峡头时,...[详细]
潘云汉(1912~1941),又名祥寿,儋县白马井镇人。青年时代,先后在广东第六师范学校、广东高等警官学校读书。1934年,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联络谢凤安、吴明、吴浪渡、万珍、李何杞、潘江汉和麦言夫等人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不...[详细]
牛满江(1912~2007)博野东呈召村人。早年就读于保定同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生物学,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起,先后在南京、长沙、昆明等地大学任教。1944年初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194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和坦普尔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任...[详细]
宁亚川(1912~1971)易县人。后在涞水北郭下村落户。出身于贫寒家庭,从几岁时即下地劳动,直到11岁始入学读书。1938年参加八路军,分配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工兵连。他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坚决。1939年冬,先后被派到军区警备连任教员,又到抗大二分校当工兵教员。宁亚川精湛的工兵技术使大家赞不绝口...[详细]
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原籍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的代表人物之一,笔名有伐扬、匿名子等。 穆时英中学时已表现出文学天赋。1929年17岁时考入光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的说法,据顾云天在穆时英遇害后写的文...[详细]
牟际震(1912~1989.07)字紫东,新城镇城北村人。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先后从事书报美术装帧设计和工作。他专长书法,爱好金石篆刻和绘画艺术,尤其在印刷字体设计方面贡献最大,被誉为“长牟”、“扁牟”、“长黑”、“扁黑”四种标题字体设计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详细]
马文瑞同志,1912年11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今子洲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参加进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米脂县三民二中上学期间,因组织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遭到国民党-镇压,被迫离校,从此全身心投入秘密革命工作。先后任共青团绥德西区区委书记、共青团绥德县委...[详细]
罗永祥(1912-1935),福建省永定县人。1927年2月参加县农民协会,深入乡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苛捐杂税,实行“二五”减租,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污吏等革命宣传活动。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张鼎丞一起在金砂发展党团和农民组织。1928年6月参与永定-,8月与邓子恢、张鼎丞一起参与溪南十...[详细]
鲁连生(1912—1943),湖北天门皂市鲁新村人。8岁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940年秋,参加新四军在天北联乡办事处当战士。经常深入日伪军驻地,侦探敌情,成为抗日的传奇人物。同年10月的一天夜晚,去袭击皂市网湾对岸日军驻地,巧获军马七匹。1941年2至10月,他多次深夜在天皂公路破坏日军电话线,...[详细]
路达(1912~1996)原名王景荣。安国曲堤村人。先后就读于安国县第一高小和乡村师范学校,1932年师范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国县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文建会主任、县委农运部部长等职。1944年2月调任中共束(鹿)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