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元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解放前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曾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的--和护校活动。解放后,他在贵阳师范学院工作30余年,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其著作和论文受到国内史学界重视。 周春元(1911-1984),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人。1937年...[详细]
赵达源(1911~1940),字德泉,云南省大理县人。少年就读于云南省立高级农科中学,因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影响,遂弃学从军。民国15 年(1926 年),考入云南讲武学堂十九期步兵科,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被分派到滇军第五旅,历任排长、区队长、连长等职。 民国23 年转战来皖,...[详细]
詹化雨(1911~1984),金寨县古碑镇人,宣统三年(1911 年)12 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庭贫困,只读两年半私塾即辍学,9 岁开始给人放牛,民国18 年(1929年)任村贫农团和苏维埃主席。次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 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调皖西北少共道委工作。红四方面军离...[详细]
张振珮 (1911~1988),笔名晓容,晚年自号守拙斋主人,滁州人。民国17 年(1928年)毕业于县立中学后在滁州小学执教,民国19 年考入安徽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师从姚仲实、罗根泽、周予同等著名学者。民国23 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先后执教于新疆学院、新疆女子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等学府,...[详细]
张贤约(1912~2002),原名张贤若,河南省商城县丁家埠区南溪乡(现属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战士,红一军第二师三十六团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详细]
张尚文(1911~1970)女,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民国24 年冬曾救护20 多名红军指战员。建国后任乡村妇女干部、县妇联常委。是全国妇联第二、三届代表,1957 年出席全国妇女代表会,为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曾当选为县、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详细]
张庆林(1911~1982),原名陈怀玉,萧县郝庄乡陈坡村人。他于民国19 年(1930年)在上海沪西区做 工作,8 月任中共扬州中心县委书记。 民国25 年,他在萧县陇海路北恢复建立党组织,为革命积聚力量。民国26 年8 月,受党组织委派,到陇海路南进行抗日动员。 民国28 年,任中共...[详细]
张达志(1911~1992),原名锦瑞,代号老郑,店镇南坬村人。1926年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同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党、团基层组织。期间,历任中共葭县...[详细]
章荑荪(1911~1979)芜湖人,本姓濮,名之璋。民国24 年(1935 年),章荑荪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在黄侃、吴梅、胡小石等大师教诲下专攻国学;受元曲研究大家吴梅影响,酷爱元曲。民国26 年前在中学教语文。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避难四川江津,受聘于教育部特设大学,为先修班首...[详细]
詹 镛(1911~1941) 原名詹行合,又名友寒。1911年出生于宝芳乡坡头村的一个中农家庭里。 他是个独生儿,6岁便进小学读书,12岁毕业后,往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幼年天资聪明,智力出众,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都是校中的优等生。1927年,中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在“四·二二...[详细]
余品英(1911~1932)女,金寨沙河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能歌善舞,待人热情诚挚,常自编自唱山歌,深得乡亲喜爱。负责三区教育工作和群众性扫盲,自编教材,自己兼课,多次受到县苏维埃表扬,先后任乡苏维埃宣传委员、区委宣传部长,中共豫东南道委常委兼妇女...[详细]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 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详细]
袁文汉(1911~1935)金寨县花石乡七邻湾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编入红三十二师学兵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 年秋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民国24 年9 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花石乡 花石乡位于金寨的中部,总面积132.1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详细]
尹明山(1911~1981),砀山县赵楼乡王屯村人。宣统三年(1911 年)二月初八出生,家境贫寒,一家8 口,靠7 亩地为生。11 岁那年双目失明,只好在家里或在门口摸着墙根走。他虽失明,但有灵敏听觉,非常喜欢听民间艺人吹奏笛子和唢呐。他家门前不远,有条大路通往县城,经常有抬花轿吹唢呐的打门前...[详细]
叶以群(1911~1966),原名元灿,笔名以群、华蒂,歙县兰田人。少年随父在杭州读书。民国18 年(1929 年)高中毕业,曾因在《浙江潮》发表文章,号召青年学生以钱塘潮的汹涌气概,冲破社会禁锢而被捕。后经族人叶元龙保释,同年秋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政法大学经济系。但他兴趣在文学,参加日本无产阶级...[详细]
杨中行(1911~1988)今六安市西河口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农民协会。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1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4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共川陕省委秘书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详细]
杨志巩(1911~1987) 字中峙,1911年1月11日生于彭泽郭家桥。曾祖考宪章公,世居安徽太湖南乡杨家岭;祖考成烈公,因参与太平天国起义,事败,始迁隐郭家桥,成婚立业于斯。考秀山公,妣鲍太夫人。秀山公深具科学思想,常构筑渠堰、设计抽水机,本县及接壤邻邑,溥被其利。 先生幼入私塾,从高...[详细]
杨学源(1911~1934),又名碧华,宿松县东洪乡人。幼读私塾,后在北山小学、安庆一中读书;17 岁高中肄业,考入上海大厦大学。他能诗善画,且工乐谱,会拉手风琴,曾自编自唱《穷人调》一首,深受贫苦农民喜爱。 民国19 年(1930 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 月,因在沪西组织发动...[详细]
杨坚白,曾用声于典、杨娱天、杨异同、康莫逆、于天、非石等笔名。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21日生于辽宁省本溪县。其父毕业于本溪县师范学堂,后任教师。杨坚白小时读了一些孔孟的书。由于家境困窘,他的求学时断时续,高等师范未毕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民族危亡使他和一些同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