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超同志生平(1911-200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离休老红军、长征老干部王卓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4日5时4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92岁。 王卓超同志1911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寻乌县留车乡黄富岭上王村。1929...[详细]
王质彬(1911—1985)四川省威远县山王镇人。自幼读私塾,1927年随祖父、父亲学习中医正骨,勤恳钻研。通晓中医骨科理论,对人体生理骨骼掌握熟练,中医汤头背诵如流。 1931年在山王农村独立行医,1941年行医兼保民代表,1946年至1949年行医兼山王乡第八保保长。1950年被捕入狱判...[详细]
王闻识(1911—1942),原名王文拭,壮族,广西南宁人。1911年12月24日出生于贫民家庭。1924年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投身当地革命斗争。1926年在南宁第一次被捕。出狱后通过组织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9年后,不久被当时上海英租界巡捕房以共产党员嫌疑逮捕,在捕房监狱囚禁三年余...[详细]
王化民(1911—1979),马峰峪口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市场小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初小教育。1951年后,在东桐峪、善车峪两地小学任教20余年。以校为家,诲人不倦。 山区群众居住分散,道路崎岖,蒿草丛生,野兽出没无常,学生上学往返10余公里。他跋山涉水,背学生过河,接来送去。冬...[详细]
王何全(1911-1942)八路军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决死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第4团团长。 一九一一年出生,江西省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工农红军,中共党员。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决死二纵四团团长等职。一九四二年牺牲于交城。 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王光炜,1911年3月出生于贵州遵义。1927年进入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曾参加过凇沪抗战、武汉保卫战、云南松山战役,在收复松山打通滇缅公路的战斗中立下战功。1949年12月在贵州普安与张涛等人发动89军通电起义中进行了积极的工作。1949年12月,王光炜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后,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详细]
王凤麟(1911―1942)原名李芳。黑龙江宁安县人。八路军中第一个指挥使用0包攻坚的人。 1911年生于宁安县卧龙河屯农家。 1931年参加抗日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特务连连长。 1935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 ...[详细]
王翠红,真实姓名不详,1911年出生于江西省武宁县一个贫农家庭。3岁丧父,4岁被通山大垄口地主王佩章买来作婢,取名王翠红。王佩章夫妻心狠手辣,小翠红在打骂与欺凌中度过10个春秋。14岁时,又被王佩章以1000串钱的身价卖给石门黄荆林劣绅之子夏守清作妾。夏守清时年近3旬,好逸恶劳,吸毒聚, ,是个...[详细]
王瑗,原姓祝,乳名三伢子,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杨坊村。家有兄弟三人,王瑗排行老三。他8岁时,母亲不幸病故,欠下本村地主30块银元,为了还债,父亲将他以50块银元卖给了宁都县小布村地主王爵禄做儿子,改姓王,取名王瑗。自幼经受清贫之苦的王瑗,来到这个新的生活天地后,物质生活一下改变了许...[详细]
唐玉麟(1911-1947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月塘乡霞塘村贫苦农民家庭。玉麟少年聪慧,入私塾三年辍学,随父务农。l8岁时,玉麟为逃避抽壮丁,只身赴厦门拉人力车度日,受尽欺凌侮辱。20岁时,因生活无着,又孤身返回家乡务农。先后接受中共莆田县委领导人张伯庭、杨光辉的革命教育,与霞塘村人...[详细]
唐国华,1911年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27年起,唐国华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儿童团、少先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唐国华历任战士、护士长、医生、团卫生队长,参加了长征。 ...[详细]
孙增祥(1911~1937),北周家庄人,农民。早期党组织组建者,带领游击小组,向富户借粮,解救贫雇农困苦。民国25年被捕,关押南宫县监狱。民国26年被 杀。 巨鹿县郭庄小学教师共产党员张克权、张克久和孙增祥有亲戚关系,时有来往。民国23年冬,二张介绍孙增祥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在周家庄、孟...[详细]
孙渠,耕作学家,中国耕作学科主要奠基人。他汲取国外土壤肥力和耕作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率先提出用地养地相结合是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以 此为指导开设耕作学课程,创建耕作学教研组,主持编写第一部耕作学教科书,为我国耕作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孙渠,字惠农,山东潍县人,1911年6月25日出生在...[详细]
宋孝志(1911-1994),宜章县笆篱团宋家村(今属笆篱乡)人。1926年考入衡阳三师,毕业后边教书边随舅学医。1940年经考被承认为中医师,后在家乡及广东坪石、乐昌一带行医。 宋孝志医术广泛,精于内经伤寒,擅长内科,尤精于脉学,凡病则由脉断。无论真假病种,如澜尾炎、腹部发炎、肠阻塞、结石...[详细]
宋文庄,1911年6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南冯村人。曾用名宋奎。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参加八路军。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文庄任中共河北省安新县委书记。 (二) 抗日战争时期,宋文庄任安新县抗日救国会会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参加了...[详细]
宋培文(1911—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政治委员 宋培文,1911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父亲宋子纯,为人正直忠厚,曾做过小生意,当过小职员。母亲何静容,是一位贤惠勤劳的家庭妇女。父母的传统美德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少年时期宋培文的心灵播下了正直做人、勤奋好学的种子。 宋培文7...[详细]
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两弹一星”功臣,前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自动化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疏松桂研究员,于2000年6月19日不幸病逝,享年90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缅怀敬爱的疏先生. 疏松桂先生1911年6月12日生于安徽桐城,1939年毕业于武汉...[详细]
盛家伦(1911年3月18日——1957年5月10日),作曲家,广东中山人。生于汉口。早年就读于汉口文华大学。 早年就读于汉口文华大学。1932年至上海,参加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为著名电影《夜半歌声》配唱主题曲。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作曲,为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塞上风云》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