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天仇(1911—1941) 原名鲍衍钦,字希文,今仲村镇鲍家坡村人。1931年考入临沂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 、演讲等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加入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和同学唐军一起奉命返里,组织成立鲍家坡党小组...[详细]
保三娘(1911~1943),女,盱眙县城人。烈士。幼年家贫,未读过书,连名字都没有,因丈夫姓保,排列第三,故称“保三娘”。保三娘共生7个孩子,饥饿和疾病先后夺去她6个孩子的生命,丈夫也染病身亡,只剩下一个儿子保振国。家中人手单,娶一个童养媳索家凤(1928~1943),小名千金。 民国29...[详细]
艾光楼(1911—1941)原名观城,又名伯英。莒南县汀水村人。毕业于临沂省立五中。 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莒中县县长。带领地方武装与八路军主力配合,攻打反动组织“万仙会”,消灭其18名骨干分子。3月因病去世。 ...[详细]
庄彭,男,1911年出生于宝安县皇岗村(现深圳市福田区皇岗村),家中独子,少时曾念过10余年私塾;青年时赴上海打工3年,后回乡种田。 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影响下,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加梅林抗日游击队(亦称向南武工队)。1943年受行政督导处之命,任沙头联乡办事处主任,管辖从沙头...[详细]
周兴文(1911~ 1951) 乳名寿娃,外号狼,商州人。少年时以熬包谷糖挑 担 串乡为生。民国24年(1935)他看出玩 的好处,便想方设法混进腰市联保主任李建中手下当差,后又给自卫队长王益三当护兵。因谋杀王益山夺 一事败露,便串通一伙地痞流窜于马角山、大荆一带抢劫为生。民国26年(1937)...[详细]
钟伟 (1911——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北京军区参谋长。 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人,1911年10月26日出生于平江县三阳乡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1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军宣传员、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宣...[详细]
郑宏璋(1911-1983年),先农乡(今春城镇七星)白坟寨人。家世农耕,少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入县城镇小学,1932年7月于阳江县立中学初中毕业。1932年秋进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1933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至东莞县上步乡任小学教员。 郑在广州时与邝任生、邝叔明、邝鲁直及...[详细]
张占虎 (1911~1936),耀县下高埝乡玉皇阁村人。幼年家贫,随父在家劳动。20岁时,因连年干旱,地主逼租,生活更加困难,毅然北上照金参加革命队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发动农民,建起一支游击队伍,出奇制胜,打击敌人。两年后,这支地方武装改编为陕甘边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七...[详细]
章吟春(1911~1930),女,小名稗,南澳后宅人。 章吟春的父亲章任川以卖香烛为生。她一周岁时,父染病身亡,母(黄蝶)靠织网、缝衣的微薄收入度日。章吟春8岁时就读福音堂小学,因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其堂伯章肇华(南澳知识界名流),出于关怀,让章吟春伴同其女章吟青夜读。 民国16年秋,南...[详细]
张舜徽 (1911-1992)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古典文献学家。 湖南省沅江县(今沅江市)人,1911年7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其父亲厌恶八股文,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擅长天文算法。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他主张走博通的路,赞赏通人之学...[详细]
张华,广西来宾县人,1911年出生。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0年,国民党第一次-0之时。张华受命任始兴县委书记。是年3月,国民党取消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先锋队总部等抗日团体。张华接任后,即通知前任县委书记温盛湘等抗先骨干转移,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不遭破坏。他在县立一小、以事务员的公...[详细]
张庚 (1911——2003) 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 湖南省长沙人。原名姚禹玄。1911年1月2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姚姓世家。1926年毕业于长沙楚怡学校。1927年初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参加了反击军阀夏斗寅的战斗。1927年7月至1931年夏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学...[详细]
张闯初 (1911-199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1年12月出生于平江县安定镇一户贫农家庭。1929年7月参加赤色工会,同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军班长、排长、游击队长、独...[详细]
曾志 (1911-1998)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湖南省宜章县人,女,1911年4月出生于宜章县一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5岁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考入衡阳农-动讲习所。在严格的军训和斗争中,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坚持下来,并加入...[详细]
余植园(1911-1931年),陆丰县东海镇人。余植园15岁参加农民自卫军,不久任小队长,率队参加战斗。民国16年(1927年)11月,受县团队部之命带队到陂沟配合朱杰臣扫除地方反动势力。民国17年,朱杰臣叛变,植园遭敌“围剿”,带队退人深山。为解困境,个人潜出敌围,寻找上级,在潭西路头村找到任...[详细]
余鸿钧(1911-1949),字景庆,曾用名李保纯、余皋平、李仲文,外号高佬余。小赤坎乡新村人。家境贫穷,父早年在加拿大种菜、卖鱼为生,病死异国。 保纯于江门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与乡人余光耀在家乡办得英小学,后转江门教学,倡导新文化。民国21至22年(1932至1933)进入广州中国新闻...[详细]
余成斌(1911-1978),1911年9月生。河南省固始县周家集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读过2年私塾。1924年当学徒。1926年10月在固始县民团当兵。1927年加入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7月参加固始县西区农民-,任县游击大队分队长。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任县...[详细]
叶颖基(1911-1993), 男,别字君明,本县宋桂镇人。23岁于广州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成绩优异,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常务委员,参加省会学生抗日运动,崭露头角。后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法学系转政治系。27岁参加中国国民党,历任韶关市党部执行委员,市青年团干事长,市临时参议会副会长。获国民党中央提...[详细]
杨奇清 (1911-1978) 国家-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1年11月生于平江县嘉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和叔父都是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惨遭敌人杀害。他少年时只读过3年书。农-动兴起后当儿童团长。1928年参加游击队。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