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龄(1911—1997) 字禹畴,香山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2月16日出生。民国20年(1931)上海大厦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中山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广东省政府公报总、-政工局宣传设计委员、社会部行政计划委员、《社会工作通讯》月刊社社长。1948年当选为“行宪”第一届--。1949年...[详细]
刘伯戈(1911—1962)原名刘振策。莱芜县西上庄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莱芜县委代理书记。1935年10月叛变。1940年后,任莱芜县长兼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组织还乡团对莱芜地区进行疯狂-倒算。1941年至1948...[详细]
李同庆(1911—1972)广饶县北薛村人。吕剧演员。出身贫苦,幼年学打霸王鞭、唱花鼓。13岁拜薛金田为师,学唱化妆扬琴。初学青衣花旦,后改文武老生,对花脸、丑、彩旦,无所不能。满师后进“高家班”,后搭“黄家班”,在广饶、临淄、益都等地演出。1933年到济南,先后在“同义班”、“义和班”演出十余...[详细]
李铁(1911—1948)原名郭庆云,字缦青,又名郭芸、郭云霄、郭乃文、沈维周,笔名劫后生、沐谛、腾泻等。济南市人。革命烈士。192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日军强占济南时,他被日军炮弹炸伤,住院治疗一年多。1929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详细]
李人凤, 1911年出生在临淄北羊乡南卧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山东省立青州第十中学读书;1929年夏,考入山东省立青州第四师范。同年冬至次年春,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教会和叛徒杜华梓的斗争。1930年夏,于第四师范初师部毕业,秋,入第四师范后师部就读。其间,李人凤结识...[详细]
李林风 (1911~1988) 广东宝安人。历任香港体育会书记,家庭教师,报馆,电影公司宣传员、编剧,内地小学教师。抗战胜利后返回香港,1955年后一直在新闻界工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穷巷》,短篇小说集《黑丽拉》、《无尽的爱》、《残渣》、...[详细]
李辑五(1911—1982)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石头村人。1938年10月入党,同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日照县委职工部长,莒中、莒南、赣榆县职工会长等职。他每到一处, 就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路和公路等。1948年2月随军南下, 任桐柏三地委组织科长、新野县委书记。曾任广...[详细]
李华光 (1911—1947)原名李恩荣,又名李耀庭、李耀先。清平县李圈村(今属临清市)人。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底任中共临清联立乡师支部书记。1932年春,建立中共李圈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清平县委组织部长,主持县委工作。1934年夏至1935年秋,先后发动麦收-和...[详细]
李常青(1911—1985)东阿县赵庄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任东阿县政府县长。1949年10月任聊城专署农业科科长。1952年2月后, 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副处长、辽宁省档案馆馆长、国家轻工业部皮革公司办公室主任、 轻工业部毛皮制革工业科...[详细]
梁歧山(1911—1969)曾用名李春荣。莱阳县(今莱阳市)范家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任牟、海、栖、招四县边区巡视员。抗战期间,先后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中共莱阳县委组织部长、中共南海地委组织部长、中共西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南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详细]
梁化农(1911~1946),盱眙县古城乡人。烈士。民国28年(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到淮南津浦路东抗日。他和各界群众,欢迎罗炳辉司令员及其部队进驻古城,并帮助该部借粮,解决伙食问题,随后又协同该部收缴地主武装40余支枪,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古城乡农抗理事长时,...[详细]
梁鸿云(1911—1937)栖霞县(今栖霞市)辛庄村人。国民党空军抗日英雄,抗战中牺牲的第一名中国空军军人。1930年—1934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航空学校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14日驾机重创日舰。遭日机袭击后,带伤返回机场,因伤重牺牲。国民-防委员会追认他为“少校...[详细]
梁伯雄(1911—1945) 南头孖沙村人。民国26年(1937)底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孖沙支部书记、九区支部书记、九区区委、区委书记。根据党组织的指示,1938年在九区筹建一支既隐蔽又公开、挂国民党“别动大队”(后转称“民利公司”、“挺三”)番号,实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从一支小队,很...[详细]
李璞(1911—1968)曾用名李树英、李廉。文登县(今文登市)初村镇西北道人。岩石学家与同位素地质学家。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先后在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后到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兼作助教。1947年考取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50年毅然投身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同年随解放军进西藏,担...[详细]
孔伯玉 (1911—1972)沂水县燕家庄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县府司法科长。1948年后任昌潍专区中级法院院长。1954年后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庭长、副院长等职。他钻研司法理论,秉公执法,长期带病工作。 ...[详细]
姜谔生(1911—1944) 又名姜效骞。胶州大店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考入胶县师范讲习所,1943年任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9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胶济第一支队参谋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秋,争取姜黎川与八路军合作抗日。1944年2月,在胶县大赵家遭日军袭击被捕,在...[详细]
瞿坚白(1911~1944) 名懋铨,曾用名谷生,阳湖县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瞿秋白最小的弟弟。9岁时因生活困难投奔杭州四伯父世琥家中,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杭州志城小学。之后伯父家经济日渐窘迫,坚白遂失学,曾在杭州市民众教育馆管理图书,一面刻苦自学,一面做临时工帮...[详细]
胡蝶影(1911—1989) 女,原名佩环,沙溪港头村人。知名电影演员。父亲胡孔初是书香世家子弟,早年曾资助孙中山革命,后回乡执教。母亲李雪源是香山石岐人。其小时候在家乡港头村读书,十三四岁才随父母迁居广州。在父母支持下,师从廖飞廉潜心学戏,不久有小名气,常与任剑辉、李醒南、梁少平等在广州十...[详细]
黄贤俊 (1911~1959) 福建福州人。1930年赴德国谋生,后任德国公司驻中国稽察。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译员,《光明日报》,重庆西南政法学院德语教师。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游记文学《德国印象记》,译著德国话剧剧本《女村长安娜》等。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