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林(1911~1939),原名龚盈炳。江西上饶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9年(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后入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红十军炮团连长。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直到部队打散。后历尽艰辛,辗转到上海...[详细]
李子光(1911—1945)原名李怀名。东阿县黄屯乡王庄村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底任东阿五区抗日政府民政助理员。 1944年秋任六区副区长。1945年4月26日上午, 到张道口村检查布置工作时被敌人包围,多处负伤昏倒后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5月9日凌晨在平阴城郊遇害。 ...[详细]
李义丰 (1911—1968)莒南县石泉湖村人。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救会会长。1944年,任村各界救国联合会会长。翌年任村支部书记。曾带领民工支援甲子山区反顽斗争和孟良崮战役。从1943年起,带头组织变工组,坚持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道路。石泉湖村当...[详细]
李微冬(1911—1982)原名李汝震,又名李位东。回族。枣庄市市中区市郊乡利民村人。中共党员,枣庄回民著名抗日活动家。1928年任枣庄市第一届抗日运动委员会秘书, 后被选为主任。1934年开始与中共枣庄地下党组织联系。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小学教员和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董事长的公开身...[详细]
刘仲莹 (1911—1938)原名刘盛玉, 化名范明生、李济安。莱芜县鹁鸽楼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后迁居口镇。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书记。1929年,考入济南省立高中,结识了在校任教的左翼作家胡也频,经其引荐,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1930年5月,随胡也频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当旁听...[详细]
刘振亚(1911—1934)临清县吕堂村(今属临清市)人。红军烈士。出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临清城里育英小学,后转入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学习。1928年秋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军官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夏军校毕业后,任冯玉祥部第三十八师见习参谋,后升任第十三师参谋。同年10月,...[详细]
刘永福(1911—2003) 沙溪龙聚环村人。加拿大华裔知名美术家。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授一年,后在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部任雕刻师。曾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深造油画与雕塑艺术,作品多次在加拿大各省美术馆以及美国、欧洲各地展出,获得广泛好评。是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院士、...[详细]
刘锡康 (1911—1937)郯城县人。1936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学习。翌年8月日军侵犯上海,参加救护队抢救抗战伤员。23日被敌包围,遂与敌展开搏斗,被日军杀害。宋美龄曾在中央广播电台用英语向世界播讲刘锡康等4烈士的事迹。 ...[详细]
刘坦(1911—1979) 原名刘振庆。莱西顾家村人。1927年小学毕业后任初级小学教员,并加入“莱阳县少年同志社”,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1930年,以农民协会的名义组织贫苦农民批斗了叶家庄村(今属莱阳市)大地主陈东明。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招(远)莱(阳)边区特支...[详细]
刘宿贤(1911~1979.4.14)莱西市梅花山街道刘家村人。1933年莱阳乡师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学为掩护,通过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开展党的工作。 人物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南海地委书记、军分区副政委、专署专员等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领导同志们夜宿山...[详细]
刘舜卿(1911—1969)原名刘华英。莱芜县刘封邱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任中共莱东县委书记。1944年,被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誉为模范县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泰山区专员公署专员兼泰山区支前副司令员职。1950年后,历任中共泰山地委委员、泰山专署...[详细]
刘顺德 (1911—1978)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太平村人。中共党员。1945年7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在战斗中多次受伤。曾荣获“一级人民英雄”勋章。1952年转业后,在淄博市自来水公司任职。1978年去世。 ...[详细]
一心为民的好医生 刘淑芳,建瓯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闽清县洽洋乡。淑芳未弥月其父病故,家庭经济日益困难,5岁随母到基督教办的育婴堂干活。1921年在教会的资助下入小学,17岁初中毕业。以后靠半工半读及教友帮助,先后毕业于陶淑女子中学、马高爱护士学校、协和大学医学预科。194...[详细]
刘少卿(1911年-2003年),湖北省黄冈团风镇刘家屋基人。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并参与了创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后又参加了兖州、莱芜、淮海等战役。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秘书长兼华东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总参...[详细]
刘山村(1911—1933)又名刘三春、小工。章丘县人。中共党员。早年就读于私立齐鲁中学。1928年到东北。1932年组建辽宁柳河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柳河游击连。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政委。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治部宣传主任。1933年11月24日晚在劝敌投降时,遭暗...[详细]
刘庆三 (1911—1968)又名刘福田。范县人,今属莘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任中共范县县委书记。1939年组建范县抗日工作团,同时成立抗日游击特务营,任营教导员。同年10月,所在部队编为金堤大队,任大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任范县动委会主任。1945年后,任范县教育科...[详细]
刘良湛,男,汉族,1911年生,江西泰和螺溪镇佩里村人。高级工程师。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33年毕业被学校保送到美利坚合众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任留美学生联合会主席。193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5年底回国,先后参加修建粤汉、成渝、京赣、湖桂、天成等...[详细]
刘奎文 (1911—1936)字星五。 广饶县刘集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负责中共广饶县委宣传工作, 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32年,他投奔当时在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工作的姐夫延伯真。经延介绍,入苏联海参崴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回国,在黑龙江省密山、勃利等地进...[详细]
刘洪庆 (1911—1938) 又名刘厥喜。淄川县北黄家庄(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人。淄博矿区早期革命者之一。19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 8年5月任淄川炭矿工会青年委员, 配合党组织发动南庙-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串联工友,建立了以矿工为主体的抗日游击小组。后编为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