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中 (1911—1945)原名王同科。高密县(现为市)人。1938年秋,参加国民党山东省保安七旅十团,并开始与八路军山东纵队胶县办事处 (即中共胶县工委) 接触,在士兵中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春,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将十团秘密地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胶高第三大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孙学之(1911—1958)又名孙世俭。海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6月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 1935年“一一·四”-失败后,转移到烟台。1936年春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淄博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团参谋长、...[详细]
孙聿修(1911—1976)又名孙惠卿。寿光市人。1927年4月参加国民党。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寿光四区范于村支部书记、共青团寿光县委宣传部长、共青团寿光特支书记、共青团寿光县委书记、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1930年2月在济南被捕,1933年11月出狱。1937年...[详细]
孙贵臻(1911—1946)莒南县东石杭头村人。1939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汀水乡分队,任班长,1941年被编入莒中县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夏任排长。8月,在攻打莒县张圩子伪军据点时活捉伪团长1名。青石寨阻击战中他带领战士歼敌1个排,受到滨海军区和莒中县委的表彰。1945年...[详细]
孙喆(1911—1943) 原名孙在松。淄川县朱家庄(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1929年参加杨虎诚将军部队。“西安事变”后回到家乡。抗战爆发后,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支队, 任第四分队队长。1939年秋,任营长。1943年8月,带领泰山军分区十二团二营四连的60名战士执行任务,...[详细]
宋荣文(1911—1938)又名荣蓉、荣闻。苍山县白山村人。其父宋宜安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协会,是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党组织领导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参加苍山-。1937年参加抗日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1938年初参加临郯抗日救国团, 春转入临郯青年抗日义勇队,任一中队队长。6月任边...[详细]
宋纪方(1911—1961)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宋家坨人。世代租盐滩晒盐为业。他为人正直,乐助乡邻,深受村民拥戴。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村党支部书记。1952年,他带头组织11户盐民成立盐农互助组。1953年秋,盐、农两业全面丰收,产盐4526担。1954年,该互助组发展成为全县盐区第一个生...[详细]
宋健华(1911—1980)原名宋绍九。乳山县(今乳山市)北刘伶庄村人。1928年8月,参加了冯家集农民-。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后,相继任中共牟平县九区区委书记、牟平县委宣传委员、牟平县委书记等职。是年11月被捕。1937年7月出狱返乡后, 投入天福山起义的筹备工作。任...[详细]
师田手 (1911~1995) 原名田质成,笔名田手。吉林扶余人。中共党员。1936年肄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同浦铁路总工会、武汉民先办事处干事,延安中组部训练班班长,延安文协组织部长、干部科长、党支部书记,359旅文工队秘书,《东北日报》记者,吉...[详细]
芙蓉花(1911—1952)本姓王,艺名芙蓉花。女。原籍掖县,生于辽宁丹东。评剧演员。14岁参加复盛戏社,担任主演达30年之久,是评剧“奉天落子”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她嗓音高亢,刚中带柔,表演细腻,以扮演农村妇女见长。擅演剧目有《李香莲卖画》《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昭君出塞》《二度梅》等。长期与...[详细]
任华(1911-1998) 贵州安顺人,著名西方哲学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35年毕业后入清华研究院,师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1937年以论文《信念之分析》获哲学硕士学位。1941年由西南联大公派赴美哈佛大学留学,1946年在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刘易...[详细]
曲显明(1911—1940)原名曲荣本,化名周毅。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33年考入文登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经中共东海特委批准, 组建中共荣成特支并任特支书记。翌年2月,中共荣成特支改为中共荣成县中心区委员会, 他任区委书记。4月,任中共荣成...[详细]
邱士长(1911—1981)泰安市人。1929年考入泰安师范讲习所,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任学校自治会组织部长。1933年后,历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泰安二区区委组织委员、中共泰安师范讲习所特支组织委员。“七七”事变后,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山东泰沂山区新四军二旅后勤部长。...[详细]
彭润芝(1911—1976)荣成县(今荣成市)崖头人。胶东大鼓盲艺人。自幼双目失明,六七岁随父习唱大鼓。13岁拜盲艺人王三、康八为师,同去朝鲜卖唱,回乡后独立演出。因其嗓音圆润响亮,唱腔流畅质朴,弹唱配合巧妙,号称“彭调”,成为胶东大鼓“东路”代表人物。“七七”事变后,任该县盲人抗日救国会主席。...[详细]
纳训 (1911~1989) 回族。云南通海人。1941年毕业于埃及艾资哈尔大学。曾在开罗任翻译,1948年后历任云南明德中学校长,《清真铎报》主编,云南民族学院教导处资料组组长,云南省文联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有《天方夜谭》、《一...[详细]
米长茂(1911—1982)又名米子盛。回族。齐河县人。伊斯兰教经师。1924年在济南北大寺学习阿文。1927年先后在益都(今青州市)、济南、临清、沈阳、河北、天津等地攻读伊斯兰教经学。1935年在天津西大寺毕业。后在济宁、齐河、济南等地任清真寺教长。1961年12月后,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研究...[详细]
苗佃秀(1911—1973)莒县东莞镇大沈刘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农会副主席、农业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群众深翻整地2400多亩, 垒田坎3万米。1960年至1961年,带领群众修塘坝两座,并绿化荒山2500亩, 建起6处村办企业。1960年被省政府授...[详细]
马仲川 (1911—1962)滕州市人。先在本村小学任教。1938年6月,参加善崮农民抗日训练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任中共滕西五区区委宣传委员。9月任滕西县委-部长。1941年下半年,在滕西桥头组建中共滕西工委,任工委书记。 1943年6月后,历任鲁南军区铁道工委委员、鲁南铁路工会...[详细]
鹿巧玲(1911—1962)乳名“小巧”。女。夏津县人。山东梨花大鼓演员。出身鼓书世家。其父鹿泰兴系山东大鼓著名弦师,人称“花弦鹿”。其母“傅大传”、其姐鹿巧云都是山东大鼓著名演员,在济南等地颇有影响。鹿巧玲自幼随父母学艺,12岁即登台演唱。因其姿容俏丽,歌喉甜美,曲调婉转,声情动人,倍受观众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