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文(1911~1935)女。名亦作静雯,曾用名秀云。陕西蓝田人。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女师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并烧毁了反动分...[详细]
张驾伍(1911年-1963年)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乡圪凹店村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葭县第六游击队政治委员,陕西游击纵队经济主任,陕西战斗团营政治教导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政治教导员,中...[详细]
张策 (1911- 1999 ),陕西省高陵县人。1927年入西安中山学院读书,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高陵县特支书记,红二十六军政治工作人员,陕甘边区中共特委委员,中共陕甘省委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长,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蒲城中心县委书...[详细]
张彩姬(1911~1979),女,崇安县洋庄大安人。民国17年(1928)3月,她刚满17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承担崇安县妇运工作。民国24年,经组织决定,到崇安城关开展对国民党军队下层军官的策反工作。她深入虎穴,策动四十五旅手 连的一个班的12名士兵携 投诚,不幸被捕,被砍13刀,但她一心向党...[详细]
张博(1911~1971),字彦文,祖籍山东冠县,清宣统三年(1911)出生于邵武城郊。毕业于南京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张博与一批知识青年一起远赴印度拉姆加尔训练基地,接受伞兵训练。归国后,被当时国民党陆军突击总队任命为伞兵大队第一大队长,参加湘粤桂总-。民国34年,日军为了...[详细]
张安治(1911~1990) 字汝进,笔名张帆、紫天等,江苏扬州人。民国16年(1927)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学习,师从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24年应徐悲鸿之聘到中山大学艺术系任教,并加入美术协会。次年12月,又应徐悲鸿之请,到桂协助筹建桂林美术学院。...[详细]
曾宪辉(1911年—1997年),江西於都人,1928年8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產党,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五师政治部-科长兼没收委员会主任。1934年12月25日,参加攻佔镇远府卫两城战斗,以及镇远阻击战。1949年11月8日,解放、接管镇远,担任镇远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春,...[详细]
余德兴(1911~1973年),原名余根济,罗源县中房乡柏山村白泉冈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松洋乡农民-。民国24年参加松洋民团起义。民国25年6月,加入罗源县工农游击队第7支队,任副班长。民国26年11月第7支队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支队6团,余任6团3营4连3班副班长。民国27年...[详细]
原树贤(1911~1955)字德斋。陕西蒲城人。1927年秋在白水读完高小,考入西安成德中学。时值冯玉祥部在陕西“清党”-,成德中学的革命教师被辞退,并改校名为西安中山中学。同年冬原因参加市 组织的“非基”运动,被反动当局拘押,后经保释出狱,但学校人员已经四散,学生自治会也被明令取消了。这段经历...[详细]
殷国洪(1911—201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殷家湾村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第二六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六八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团特派员...[详细]
叶允宝,字祖清,化名马致宝,大安乡交溪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民国20年(1931),由范浚介绍参加革命,担任寿宁县第一个秘密“贫农小组”组长。以后在西区的小东、地洋一带,协助范浚建立了一批“贫农小组”。民国21年春,在范浚的领导下,允宝率领大安、交溪两村的9名青年人,请师傅在大安设坛“...[详细]
叶露宵,原名叶世,字文海,建瓯县东游党城人,清宣统元年(1911)生。父营杉木业,运销福州,颇有资财,因迁家县城。露宵在县城生长,幼读私塾,民国16年(1927)进省立第五中学肄业。其时五中学生开展革命运动,由学生会发动打法院、-法官游街,组织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他都投入行列。平日在校与进步...[详细]
叶德乐(1911~1935年),又名叶忠命,罗源县飞竹乡丰余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2月加入守善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月,任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第4连副连长,与连长叶灿祥率队在周围乡村及罗源、古田交界一带发动农民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配合第13独立团主力,攻下深...[详细]
严正(1911~1951),字文祚,外号严瘌子,泰宁县新桥乡柞树下人。兄弟四人,严正排行第二。严正于民国17年(1928)毕业于泰宁县立杉阳初级中学。民国19年,在北乡民团余思聪部下任分队长,经常夜晚带领其小分队捕杀区、乡苏维埃干部、赤卫队员,民国22年6月间,有10多名红军到朱口买猪肉,住宿在...[详细]
杨佐青 (1911-1970),原名杨奠坤。吉林省阿城县(今属黑龙江省)人。1926年赴哈尔滨求学。后入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读书。1928年11月在反对日本在我国东北修筑五路的运动中,被选为一中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成员。同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春,因组织学校学生 特警处逮捕共产党员教师周一粟,...[详细]
杨演(1911年-1988年),原名杨汝华,衢县人。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毕业。曾肄业于同济大学预科,不久转入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毕业后从事虫害防治和植物病虫害研究工作。1941年参加高等考试及格,授予农艺园艺师职称并以荐任级任用,先后在浙江、四川、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工作,曾...[详细]
杨挺英(1911~1934年),又名杨英,出生于连江县透堡乡北街村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杨孝焕,曾任红军兵工厂厂长。挺英自幼聪颖,喜读进步书籍。16岁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即秘密加入反帝大同盟,成为学运骨干。民国17年(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乌石山师范学校支部组织委员。毕业回...[详细]
杨胜(1911~1970年),漳浦县佛昙白石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一个木偶世家,深受家庭木偶艺术的熏陶。杨胜自幼酷爱木偶戏,有表演木偶天资,4岁时,就随父在戏班学艺。7岁时,已能登台表演,在龙溪一带被称为“童子师傅”。14岁时,被同安县一个木偶戏班聘为“头手”师傅,登台主演。 ...[详细]
杨烈(1911—1992),原名莫堇新,曾用名莫朗,化名赵其俊,潭头乡西岸村狗庙屯人。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附中(桂林高中) 毕业。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地下革命期间,历任中共桂林高中支部委员、书记,广西学生军团党总支书记,柳庆区副特派员,桂滇边特支书记,中共横县县委书记,贵县中心县委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