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廷(1910-1929) 原名张居弟,内江县凌家场人,1924年在大坟堡太源井、自流井八店街顺源号当学徒,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与肖凤阶一起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8月肖凤阶、方士廷参加了“自贡全体盐业工人总同盟罢工”的斗争。8月10日在活观音庙内召开大坟堡地区工会骨干...[详细]
筱芳锦(1910—1973),原名陈灿齐,又名彩亭,绍兴人。12岁受业绍剧名角林芳锦,攻老生,改名筱芳锦。1931年,赴沪、杭、甬献艺。擅演老生和“ ”(济公、关公、包公),有“活 ”之誉。其“海底翻”唱腔,脍炙人口,为今绍剧演员所宗。新中国成立后,任绍兴同兴绍剧团团长兼艺委会主任,是中国戏剧协...[详细]
方豪(1910—1980),字杰人,笔名芳庐、绝尘、圣老,余杭人。出生于基督教圣公会家庭。1922年入杭州天主教修道院攻读拉丁文,接受宗教陶冶,并自修文史。1929年入宁波圣保罗神哲学院,研究哲学、神学,旁及圣经、教律、教史等。1935年开始,在嘉兴、金华、武义、永康、汤溪等县传教,并从事宋史研...[详细]
鄂家规(1910~1940年),男,壮族,利周乡启文村人。身材短小,精悍诚实。1939年入伍,充任国民政府军新编一九师特务连一等兵,开赴抗日前线。应征之初,对其兄说:奉养父母与捍卫国家,都是人生大事。兄平时在家维持家计,使家庭不怕挨饿受冷,弟应让兄。 至于抵御外国侵略者, 为民族争取光荣, ...[详细]
邓岷山 (1910-1935) 兴国县龙口镇人。1929年,他组建10余人枪的龙口游击队,担任队长,率部奇袭龙口圩,全歼靖卫团40多人。1930年,龙口游击队扩编为兴国县第三区游击连,任连长,率部赤白交界的赣县茅店一带担负警戒任务。1932年初江西军区在兴国成立,担任军区特务团团长。1933...[详细]
大平正芳(おおひらまさよし、1910年3月12日-1980年6月12日 )日本大蔵官僚,政治家。第68、69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1936年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战后,历任大藏省主计局事务官、大藏大臣秘书官、大藏省主计局科长等职。1957年任自民党总务。自1960年起在历届内阁中任官房长官、外...[详细]
单宗肃(1910~1990) 著名电真空专家,中国电子工业创始人之一。江苏南通人。早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电气研究室,从事电子管的研究与制造工作。民国25年(1936)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只电子管——30型直热式放大管。民国30年被派往美国进修、工作。民国34年设计并试制成功1...[详细]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详细]
陈斯德(1910~1989),苗族,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南茂村人。12岁随父陈日光迁居吊罗山牙防村。1928年参加太平乡苏维埃赤卫队。乡苏维埃政权被敌破坏后,同父亲一起在吊罗山坚持斗争。1944年春,奉父命下山寻找对日本军队作战负伤人员,并护送上山养伤。同年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在吊罗...[详细]
陈可福(1910~1931)又名陈叔度,祖籍广东南海县,出生于百色城。1923年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中)读书时,积极参加反对腐败的校长吴炳章的-斗争。1926年初,在广西军校学习期间,受到军校共产党小组的教育,思想较进步,参加学生会活动。同年署假回到百色,在城内各中小学建立“青年工作团” ,...[详细]
程训宣 (1910-1932) 程启宗之胞妹、徐向前之妻。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松树岗程维德村人。 人物生平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姊妹五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幼年读过小学。1927年黄麻起义前后,她兄妹五人相继参加革命。她本人先在本村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后在村妇女协会负责宣传工作...[详细]
岑宝安(1910~1940年),男,壮族,利周乡那祥村人,为人朴实,勤力务农。1939年应征充当国民政府军一七五师五二五团二营四连一等列兵, 参加抗日战争。1940年2月13日,在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地区)铜鼓岭抗击日本侵略军战斗中阵亡。...[详细]
左有礼(1910—2000),定边县姬塬镇人,小时在家干活,14岁进学堂读书,17岁又回家务农。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定边,左有礼参加了革命。7月,他担任定边县第五(姬塬)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刚上任就遇到庆祝家乡解放,左有礼动员父母亲属筹集粮食30石,羊14只,驴两头,牛一头献给红军,...[详细]
邹鲁风 (1910-1959),原名邹宝璠,后改为邹素寒,因慕鲁迅先生的高风亮节,心以为师,改名邹鲁风。辽宁省辽阳县人。6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920年考入辽阳县第二民立高等小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到辽阳县腾鳌堡一家当铺学徒。半年后到四平街,在一家照相馆学徒。以后考入第二师范。1926...[详细]
周作杰(1910~1947) 又名新全,银花街人,八岁始给地主放牛。全家仅有的四分水地和八分旱地被地主霸占。父亲因参加当地农民斗争遭杀害,妹妹因还债被卖掉,儿子在荒年中饿死。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新四军第五师由中原突围到达山阳东部地区,作杰即投身革命,被编入陕南军区三分区山阳游击大队,...[详细]
周秀珠(1910~1970) 周秀珠,女,曾用名周冷波、王宝琴,广东番禺人。童年在香港读书,后因家贫失学,到工厂做童工。 民国14年(1925)6月,参加省港大-。后与-工人回到广州,坚持斗争。翌年,参加共青团。其后出席省港青工大会,被选为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筹备委员。是年9月,省港劳动...[详细]
周翊襄(1910~1952),又名方正,今杨家滩镇金盆湾人。民国17年(1928),周考入湖南省地方自治训练所学习1年。毕业后,派为零陵地区自治筹备分处委员,负责《零陵自治旬刊》。民国19年调任湖南“剿共”宣传委员会宣传干事。民国21年1月,任省公路局特别党部筹委会组织干事,后任秘书干事。在此期...[详细]
钟发宗,1910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排长,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兴国县委军事部部长、游击队队长。参加了第一...[详细]
郑静安(1910~1970年),龙海市人。年青时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学习期间,正值五卅运动0,他积极参加漳州学生联合会开展的反帝宣传和-。民国15年(1926年)8月,与翁振华、林义民等9人在“二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漳州成立支部后,转为中共党员。“二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