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华(1910~1968)新城(今高碑店)刘庄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期追求进步思想,擅长用文艺作品宣传革命思想,在新城县知识界中知名度很高。1936年“一二·九”-时,积极投身于天津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到家乡,经刘佩荣介绍参加革命。历任冀中河北游击...[详细]
刘毅(1910~1990)曾用名刘民杰。完县(今顺平)才良村人。曾就读于常庄高等小学,1926年后在苏家营、新增庄任小学教员,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才良村小学教员,才良村党支部书记,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委员、主任,县抗日民主政权参议会会长、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县委委员...[详细]
刘烈人(1910-1982)又名刘纲维,四川安岳县人。民国24年(1935年)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投身“一二·九”爱国-,担任暨大总纠察队长,参加--和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作为学生代表赴南京国民政府-。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学北平中国大学。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中大支部宣教...[详细]
刘澜涛(1910~1997)陕西米脂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长期主持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工作。1938年,刘澜涛到晋察冀边区,先后任中共晋察冀区党委书记、北岳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1945年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 1947年10月...[详细]
刘骏达(1910-1949) 四川遂宁船山区人。1935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平津救亡同学会,后任山东滨县宣传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任陕南学委负责人。1940年夏任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5...[详细]
刘季青,曾用名刘子举、刘万钧。1910年11月出生于山东菏泽刘坊村。1937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七团一营任战士、副营长。1942年1月,调任长山县县长、渤海区各救总会、参议会秘书等职。1942年2月,任清河区垦沾土地整理委员会...[详细]
刘和贵(1910—1974年),乳名那圣,波莲区和绵村人。刘教英(1911—1981年),乳名妚教,皇桐区和伍村人。他俩都是临高木偶戏著名艺人。 和贵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读了3年,因家贫辍学,到美鳌村舅父家牧牛。他禀性聪颖,又爱唱木偶戏,被戏班主雷华看中。班主邀他学演小生。当时他...[详细]
刘汉英(1910~1940),原名刘启杰,万宁县北坡水边村人。少年聪颖,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在国立中山大学读书,修化学专业,在校3年连任学生会主席。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被推荐到军队负责研制化学消防武器,曾任广东省防空司令部防毒处处长,少将军衔。发挥所学专长,亲自指导制造化学消防武器获得成功,为抗日...[详细]
刘德明(1910—1942),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 出生在陕西省礼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学过木匠活、当过药铺店员。1925年,为生活所迫,到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当兵。1930年,随部队调防到江西。1931年12月,参加由赵博生、董振堂等...[详细]
李曙森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1910年6月7日生于河北省霸县,参加革命工作后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1953年,他受中央委派到天津大学工作。在先后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名誉校长期间,他以一个教育家的远见卓识积极探索新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为天津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详细]
李树德,四川通江人,生于1910年1月,1933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树德历任红四方面军学兵-士、红三十军副班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十二团班长、副排长,八路军独立师供给部排长、科长,华北军区十三纵队一八一师参谋、山西太固办事处区队长,一野六十一军资遣大队、川北...[详细]
李式桐(1910-1932),福建省长汀县涂坊乡洋坑村人。幼年受私塾教育两年,因家庭贫困辍学后随父耕田,为富人放牛。1928年在张赤男、罗化成等的组织领导下加入农会。1929年6月参加南阳、涂坊、塘背等农民武装-,历任赤卫队班长、排长等职。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连城随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详细]
李绍唐(1910~1945)又名坤午,锡尧。安国东北马村人。保定志存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吕正操的抗日部队,任参谋,随-战到达延安,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冬,经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介绍,担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晋察冀边区观察小组的中方翻译。他随同观察小组深入晋察冀边...[详细]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详细]
林焕招(1910-1939),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中心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农民武装-,参加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斗争,任红军游击队队长,参加了闽西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随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任...[详细]
林光耀(1910—1942),四川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支队长,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第四十三团参谋长。1942年11月,为了使中共襄河地委进驻天京潜县,他参加了曾家湾战斗,与国民党一二八师即将投降日军的古鼎新、潘尚武部激战。1至2日,经两天激战,没能攻克顽姜鸿团。3日,敌援军赶来,部队...[详细]
林春晖(1910-1930),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凤山街人。1928年在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省立第二中学学生会主席、莆田县学生联合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1930年10月不幸被捕,同年11月在城厢南门外英勇就义。 ...[详细]
李秉喆(1910年2月12日-1987年11月19日),号湖岩,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是韩国庆尚南道宜宁郡出身的实业家。早年在其父帮助下开办粮食加工场。1936年,创设马山碾米合作厂。1938年创立三星商会,1967年,因涉及“糖精0事件”,被迫辞职。次年2月,重新执掌总裁。1983年2月8日发表“...[详细]
廖学道(1910—1947),名东强,又名学导,号成美,化名祖德,湖北天门蒋场镇廖家河岭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读私塾,1932年参加革命,任天西郑滩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任文书。1935年11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夏,奉命回湖北,到汉川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