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勤(1909~1946.4)原名李彦俭,莱西市日庄镇前庞格庄村人。1935年秋,小学毕业后回村小学任教。1937年参加了“民先”,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任中共福山区党的负责人。1940年春,受党组织委派,打入日伪日庄乡公所任文书,搜集情报时被伪乡长察觉,包围,并受枪伤,有幸脱险。...[详细]
李泽民(1909~1995)蠡县中五夫村人。1924年至1928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1928年9月至1931年10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学习。1932年10月至1933年5月任保定育德中学教员,此后在北平(今北京)今是中学任教务主任、河间县实业科农场技术员。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冀中区博野民军。1...[详细]
李谣(1909~1940)字竹平。涞源城里村人。出生于贫困的鞋匠家庭。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定二师”)。入学后,在进步师生引导下,很快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面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面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又撰写许多进步文章,陆续发表...[详细]
李晓村,又名李时(1909—1992),宁洱县勐先乡和平村人。1924年,李晓村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循规蹈矩,埋头读书。1925年,参与声援五卅运动,组织成立“勐先青年读书社”,以培养本地人才为由,向勐先团总杨佩玖及富户募捐了银币百元,向香港、上海等地订购进步刊物《大公报》、...[详细]
李文楷(1909-1942),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12军、红一军团从事政治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政委,陕甘支队后勤部政委,西方野战军后勤部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兵站部政委,参加...[详细]
刘子厚,1909年生,河北省任县人,原名刘文忠,化名马致远,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师范文化。早年读中学时参加秘密革命活动。 1929年至1937年在河北省任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参加组织并领导冀南暴-动、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任中共任县县委书记,中共晋冀鲁豫特委冀南地区特派...[详细]
刘玉素(1909~1963)女。完县(今顺平)人。1934年任北平(今北京)研究院生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9年任云南大学医学院讲师、副教授。1945年赴美国留学,一年后获伊利诺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后,任北平中法大学生物系教授。1949年任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教授。 自1952年...[详细]
刘时佑(1909~1930),字启民,化名史朗云,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出生在上土市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幼年在家放牛,乡邻和亲友看他生性聪颖,资助他上学读书。 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庐州第六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1926年,经...[详细]
刘镜(1909~1993)又名刘全禄,河北盐山县马刘村人。1932年,经胡林晓介绍加入中共产党,任马刘村组织委员、支书。1934年春,参加刘格平领导的震惊华北的“马颊河大 ”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北京宪兵第三团和华北军事委员会看守所,被判刑三年,关押在北新桥陆军监狱,在狱中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出...[详细]
刘靖1909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20岁离开家乡远赴北平求学,就读于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他在学期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共青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1932年至1934年,曾历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河北省委秘书长、共青团天津市委宣传部长、中共河北省三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详细]
刘符节(1909—1939)乳名梅生,曾用名刘揆一,江西省吉水县人。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春任中鹄区少共区委组织干事。1931年8月任公略县少共白沙区委书记。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公略县少共冠山区委书记。1933年底调江西省委工作团工作。1934年春入瑞金中央党校...[详细]
李双贵(1909~1961)艺名大贵子。定县(今定州)塔宣村人。早年拜秧歌艺人杜士林为师,16岁正式登台演出,相互切磋技艺,采长补短,并吸取其他艺人剧种之长,形成独特的秧歌丑角风格。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弃艺务农。1939年参加定唐支队侦察连,曾任排长。因病复员后,参加本村游击队,在京汉铁...[详细]
李世鹏(1909—1991) 字云翼,云梦吴铺赵许村李家嘴人。1930年入黄埔军校第8期通讯兵科学习,1935年出任湖北省第2区保安司令部3大队大队副官。1938年春入长沙陆军大学第16期学习深造。同年7月,日军进攻武汉。李世鹏被派往保卫武汉的第五、第九两个战区参战。李世鹏根据敌情和地图作出判断...[详细]
李平章(1909—1931),字和斋,山东省日照市巨峰镇山峪村(原山口村)人。1925年,在中共山东地方执委会的领导下,与安哲、郑天九、牟春霆、丁观海等人在济南成立了党的 组织“少年日照学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受党组织派遣赴武汉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南湖学兵团”...[详细]
林迈可(MichaelLindsay)(1909~1994)英国人。1937年12月,他取道加拿大和白求恩同船到中国,受聘于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38年初,富有正义感的林迈可渴望了解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如何面对侵略战争,于是他和另外两名燕大外籍教师,...[详细]
丽尼(1909—1968)本名郭安仁,笔名丽尼。孝昌白沙镇栗树张湾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授。1921年,入汉口博学书院(后名博学中学)读书,1925年,因参加反帝大-被开除学籍。1926—1927年夏,在武汉邮电局任职员。结识吕骥、夏芝圃等进步文人,曾与夏芝圃合编综合性文艺刊物《汉心》,并以...[详细]
黎明晖(1909-2003.12.09),中国早期影星。她的父亲是二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明月歌舞团的主办人黎锦晖。她在上海长大,自幼能歌善舞,儿时曾主演过歌剧“葡萄仙子”和“可怜的秋香”,非常轰动。1925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起初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配角,她扮演一个天真烂漫的...[详细]
李隆光(1909-1931) 李谦(1909—1931),原名李隆光,笔名李刚,李仲武;湖南省醴陵县人,1909年1月13日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就读于醴陵县中学,积极参加学生-和社会进步活动。1924年春,入广州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排长...[详细]
著名音乐家——黎锦光黎锦光(1909-1993)著名音乐家,曾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工作,担任过唱片公司、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在黎锦光创作的众多歌曲中,最教人难忘的莫过于《天涯歌女》以及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夜来香》,当时不但风靡了整个上海与华...[详细]